中新网北京3月11日电 题:三个“百年”背景下感知中国惕厉前行
作者 马学玲 阚枫 黄钰钦
2021年3月11日,春天的北京,全国两会闭幕。立于世界百年变局之中,承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国踔厉奋发,踵事增华,撰写出一份特别的“致未来书”。
“赶考”新时代,“百年大党”整装再出发
“一百年前,就有这样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中国青年,他们不顾个人安危,舍小家顾大家,在浙江南湖一艘小船上点起的星星之火,如今早已在神州大地上燎原。”首位站上今年两会“代表通道”的全国人大代表袁晶,带来了一个大党和一艘小船的故事。
一百年后,在北京召开的2021年全国两会上,演绎的是一个大党和14亿人民的故事。这次两会上,代表委员热议的一个话题是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就在今次两会召开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宣告: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这使得此次全国两会非同寻常:脱贫之后,中国执政党如何继续“赶考”?
时代巨变,答案不变: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怎样才能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那便是,人民当家作主。
回望历史,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确立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再往前,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从此,协商民主这一民主形式正式确立,成为中国的重要民主形式之一。正如习近平所说,“协商民主是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制度设计,同选举民主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无论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选举民主,还是人民政协制度的协商民主,中国政治制度都是为了最好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过去如此,现在亦然。
今次人代会,对施行30多年的全国人大组织法和全国人大议事规则首次作出修改。其中一大亮点是,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全过程民主”写入法律。
何为全过程民主?用习近平此前的话说就是,“所有的重大立法决策都是依照程序、经过民主酝酿,通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产生的”。
“全过程民主”,则意味着制度本身要重视全过程建设、不断趋向完善。
今次修改,便是印证。
全国人大代表、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承德供电公司安全总监祁春风谈到,“修改两部法律,将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进一步巩固和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保证全体人民更好地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行使国家权力。”
“赶考”新时代,需与时俱进。
“赶考”新时代,亦需初心不改。
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反复强调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他重申,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与时俱进,初心不改——正因如此,人们对下一个百年充满期待。
走好“第一步”,共赴下一个“百年之约”
建党百年、建国百年,这是中国在民族复兴之路上标定的两个历史坐标。
按照中国擘画的发展蓝图,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要分两步走: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今次全国两会,正值“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对于中国的特殊意义不言而喻。
如何不负过往,如何未来可期,这是此次两会承载的使命,也是代表委员们讨论最多的话题。
今年两会期间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被称为中国发展的“新路线图”。这份规划纲要涉及未来5年乃至15年中国发展的方方面面,既涵盖国家所需、民众所盼,亦凸显发展之新、理念之变。
以5年计,这个“路线图”不设GDP具体量化目标,却把民生福祉类指标列到历次五年规划中最多。
以15年计,这个“路线图”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远景目标之一。
新征程开启,迈向下一个“百年之约”,中国要走好这关键的第一步。
两会议的是国事,也是家事。
宏大的时代愿景投射到个体身上,就具象为14亿国人一个个鲜活的期待:我们的生活要发生哪些变化,我们将拥有什么样的未来。
“95后”全国人大代表邹彬,今年初刚举办了婚礼,迈上人生新阶段。这位靠砌墙干成“大国工匠”的小伙子曾是留守儿童、辍学少年,他自身以奋斗改变命运的人生经历,本就是国家发展的个体缩影。对于未来,邹彬期待有更多农民工向新型产业工人转变。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这是关系亿万中国农民的大战略,未来,在共同富裕之路上,会有更多像邹彬这样来自农村的“逆袭故事”。
今年参加全国两会,河北省唐山市截瘫疗养院院长杨震生又在行李箱里放上十几张照片,照片主人公都是唐山大地震截瘫康复者。
这位在唐山大地震废墟上出生的全国人大代表感慨:作为大地震后出生的第一个生命,他更加肩负着为截瘫伤员做好服务的使命,助力他们活出精彩人生,“小康路上一个也没有掉队”。
在疗养院工作了20年的杨震生也有很多期待:提高老年人群健康素养,以居民小区为单位建立“便民爱心食堂”……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共赴下一个“百年之约”,奋斗路上的中国人,应持“砌好一砖一瓦”的工匠精神,谱写出彩人生。
共赴下一个“百年之约”,复兴路上的中国,应秉承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气质,扶弱济困、人民至上。
怀忧患之思,冀“百年变局”中开新局
今日中国,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复杂的变局中,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深刻调整,国际力量对比急剧变化。因应局势,中国如何确保国富民强、长治久安?今次两会传递出强烈的忧患意识。
——百年变局之中,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等问题愈加突出,世界变局重塑全球分工格局,中国如何保持发展后劲、国力续增?
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今年年初,习近平强调:从忧患意识把握新发展理念。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随时准备应对更加复杂困难的局面。
在今次全国两会上,习近平对高质量发展作出最新部署: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
正因这份忧患意识,高质量发展的脉络贯穿着“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代表委员们也就此纷纷建言献策。
——百年变局之中,一些西方国家和政客充满冷战思维,不断挑战中国国家主权、安全的底线,中国如何应对?
正是基于对香港在国家安全方面存在法律漏洞的忧患意识,香港连续两年成为两会关注的焦点。从去岁制定实施香港国安法,香港“由乱入治”,到今次全国人大决定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确保“爱国者治港”,这背后是中央对香港乱象的深刻担忧和对国家安全的高度重视。
随着今次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的决定在中国最高议事厅表决通过,从源头消除制度机制存在的隐患与风险,中国的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将更有保障。
——百年变局之中,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中国如何破解?
近年中国企业遭遇海外围堵的经历,令国人痛定思痛。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来“危中寻机”“化危为机”。
在今年两会上,被称为“生产线上的发明家”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一汽集团公司首席技师齐嵩宇站上“代表通道”,为大家讲述如何通过三千多次试验填补技术空白的故事。
把细节做到极致,为中国“智”造转型保驾护航,是齐嵩宇的愿望。
从制定“卡脖子”技术清单,到提升基础性研究投入力度,来自代表委员的建言献策都以忧患意识为“起点”,直指当下科技创新之“痛点”。
更重要的是,秉持忧患意识的中国并不急功近利。“十年磨一剑”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中,适时为科研“浮躁症”开出一副“清凉药”。
——百年变局之中,青少年关系着未来,中国如何培养新一代国家栋梁?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关于青年、少年、幼儿的教育问题,是热门话题。
站在人民大会堂的“委员通道”,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在畅想学生们的未来:“今年这届高三毕业生,到2049年,也就是第二个百年实现的时候,年龄都在四十六七岁,正是人生盛年、家国栋梁。”
感慨“孩子只有分数,赢不了未来的大考”的唐江澎也有一个期待:“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升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表述应成社会共识。毕竟,“今天孩子的全面素质,就是我们国家未来的整体实力,也就是我们社会的幸福程度。”
未来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的竞争。少年强则中国强。今日之少年,明日之中国。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国亦然。
未来,从这个春天出发,中国惕厉前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