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正文

开启科技创新新篇章 向着高质量发展出发

文章来源:中国网 发布时间:2021-03-12 16:45:09 作者: 王冉 责任编辑:魏婧

中国网3月12日讯 (记者 王冉)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11日胜利闭幕。大会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为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本次大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创新成为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十四五”规划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对日趋激烈的全球科技竞争,与会代表建言献策,助力推动我国科技强国战略。

加强顶层设计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国家创新体系进行了重要战略布局,先后部署建设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个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大湾区、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布局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的新一轮区域创新布局。

目前,我国中部地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空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丁烈云在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时,建议在武汉部署国家科技创新中心,进一步完善我国创新基地的区域布局。丁烈云指出,武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中部地区最大城市和长江中游城市群龙头城市,具有雄厚的科教实力、产业基础和创新资源,具备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雄厚基础和条件。

2月中旬,湖北在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上宣布,加快建设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到2035年,东湖科学城将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部布局中的“王牌主力”。据丁烈云介绍,湖北还将组建7座湖北实验室,涉及光电科学、空天科技、生物安全、生物育种等领域。

丁烈云所在的华中科技大学将组建光谷实验室,他对记者说:“湖北光谷实验室将瞄准国家实验室的建设标准。现在‘武汉光谷’已成为‘中国光谷’,下一个目标是成为‘世界光谷’。”

解决源头问题 加强基础研究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多位来自科技界的代表指出,当前我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

“十四五”规划强调要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并明确指出,制定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3月8日,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部长通道”接受采访时表示,开展更加科学优化的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使基础研究在我国能够成系统地布局、成体系地推进。此外,要继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争取“十四五”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重从现在的6%提升到8%左右。

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刘若鹏在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时同样强调了基础研究的重要性。他指出,科技创新的高质量发展要解决的不是“有无”问题,而是“好坏”问题。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科技研发在降低成本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接下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实现产品性能的跨代提升。这仅靠生产工艺层面上的精细化改造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回归到数学、物理、化学这些基础学科的底层研究。

“只有基础科学研究有了突破,才能实现技术层面上的跨越式发展,推进产业升级。这不仅能够保证我国科技产业供应链的安全,而且能够促使我国掌握制定行业国际标准的主动权。”刘若鹏强调。

激活市场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十四五”规划将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汇聚,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工信厅厅长谢志成说,为激发企业创新能力,建议研究出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将企业信息化建设费用纳入“税前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具体办法以及国产创新产品首购首用的政策措施。通过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实现创新目标由企业确定、创新要素由企业整合、创新成果与企业共享。

刘若鹏建议,支持企业进行重大科学领域的底层研究。他指出,在深圳,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不同于北京和上海有广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支持,深圳的创新力量主要来自于企业。”

据他介绍,深圳拥有五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由华为、中兴、光启、华大基因和中广核五家企业建设。刘若鹏认为,深圳应该先行先试,组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体,挑战世界科技前沿课题。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创新已成为影响和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然而,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必须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向着高质量发展出发,推动我国2035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并乘势而上在本世纪中叶建成世界科技强国。

两会要闻

图片新闻更多>>

直播更多>>

全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