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

开新局·谋新篇 | 职业教育如何培养出符合国家需要的高精尖技术人才?

发布日期:2023-03-11 10:21:54 | 来源:中国网

编者按: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3月,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的首个两会,同时也恰逢换届之年,因此,这注定是一次孕育新生机、新气象与新希望的大会。值此之际,中国网推出两会特别策划《开新局·谋新篇》系列组稿,聚焦经济、生育、老龄化、就业等民生热点问题,邀请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为国家高质量发展提出真知灼见,为百姓过上高质量生活建言献策。

中国网3月11日讯(记者 刘佳)职业教育是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这与国家经济结构、市场需求、就业稳定等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再次被重申,但如何撕掉职业教育曾被赋予的固有标签,让“人才立交桥”真正培养出更多符合国家发展需要的高精尖技术型人才?中国网记者就此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督学、北京城市学院校长刘林,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政协副主席、民盟福建省委会主委阮诗玮。

向下打根基 在中小学恢复职业教育

消除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应该从娃娃抓起——发展职业教育,刘林首先亮出了这样的观点。这也是职业教育“顶天立地”的基石所在。

他告诉中国网记者,在过去一段时期,我国曾设有初级职业技术学校,但后来由于毕业生就业出路问题,初等职业教育被取消。在新的社会经济结构、发展需要的背景下,初等职业教育不再适用于满足就业这一出路培养可用之才,而是应该立足于从小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动手能力、工匠精神,为未来职业选择、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因此,他建议,重建初等职业教育,应从国家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对目标、大纲、教材等关键环节统筹考虑。在实施层面上,不要再建新校铺摊子,而是走“职普融通”的路子,即在现有小学、初中学校普遍开设职业认知课、生活技能课,结合劳动教育,开展行业参观、职业体验、模仿制作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督学、北京城市学院校长刘林。受访者供图

向上搭梯子 中职院校与高等院校贯通技能类课程

“必须要看到广大家长强烈反对初中后职普五五分流的合理因素,要从中东部地区多数中职学校毕业生目前主要出路已经转为升学的现实情况出发,重新调整中等职业学校布局。”刘林解释,曾经的中等职业学校主要是为满足广大学生就业需求而建。但就目前而言,就业仅是个别中职院校的培养目标,而更多升入中职院校的学生同样也希望继续升学、深造。对此,他建议应向上“搭梯子”,把“职普融通”的断头路修通。

他建议,对于已经没有就业需要的地方,建议对中职学校从办学定位着手进行全面改革,由以就业为目标设置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成为宽口径、对应高校专业大类设置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以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服务为主。

对此,阮诗玮也持类似观点。他建议,取消中考“普职分流”政策,让多数初中生毕业后直接进入普通高中,形成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贯通办学体制。在取消中考“普职分流”后,仅保留少数历史悠久、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中职学校,其余具备条件的升格为高职,不具备条件的并入现有普高。建立中职教育与普高教育学生互转机制,以及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高等教育学分互认、学历转认机制,推动普职教育深度融合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政协副主席、民盟福建省委会主委阮诗玮。受访者供图

高等教育在结构调整方面,也应该积极考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同时适时开展研究生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刘林建议,鼓励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参与高层次职业人才培养,从而使职业教育得到充分发展。“必须扭转一个狭窄观念,即只有校名带职业的才是职业院校,只有职业院校才能办职业教育。九十年代末,我国一批著名大学和多数地方高校都举办了职业技术学院。”他建议,在本科总体规模、办学质量已经稳定的情况下,建议支持有意愿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举办职业教育本科,从而全面优化高等教育结构。

阮诗玮认为,应淡化高等教育阶段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差别,鼓励各类高校广泛开设面向社会需求、对接就业的职业技能型专业。比如,以工科见长的清华大学可开设电工、机床等传统职业技术专业,并设立相关的硕士、博士点。通过高等职业教育普及化,有效解决高层次人才缺乏接受高水平职业技能教育途径等问题,更好地满足在职人员提升知识水平和职业技能的需求,使高校人才调节库、储备库的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责任编辑:魏婧 张艳玲】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