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观察家报》2月28日文章,原题:从2024年中国两会看“一带一路”的未来和期望 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21世纪最大的大型发展项目,成功消除了地缘政治、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战争思维、孤立、边缘化等溢出效应,推动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南方”实现更大程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互联互通、生产与合作。
巴中经济走廊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此外,中国两会也成为地区和世界经济的希望灯塔,为巴中两个铁杆兄弟国家经济社会合作开辟了新前景。
中国有望在两会期间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国家计划。一些经济学家表示,中国决策层可能会在两会期间再次将2024年GDP增长目标定在5%左右。去年9月,中国领导人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它是指中国计划利用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加快国家经济发展。
讽刺的是,西方国家利用所谓“脱钩”政策来打压中国显著的经济增长,并停止与中国的科技合作。然而,中国仍然是对外国直接投资最具吸引力的目的地。在中国中央政府继续扩大内需、升级供应链、培育新业态的推动下,今年中国经济有望实现5%的增长。
此外,地方政府将加大对餐饮、零售、新能源汽车、旅游、养老等行业的支持力度,为实现社会经济繁荣可持续的预期目标发挥重要作用。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央关于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规划将是两会的主题之一。
分析显示,2023年中国GDP增速高于其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再次上升,令那些预计或希望扭转这一趋势的人感到沮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预测显示,中国经济相对于世界其他国家仍在增长。
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目前约占世界经济的19%,而美国约占15%。一些西方媒体热衷于炒作中国经济正在崩溃,这是不实之词。事实上,包括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内,由中国提供的公共产品正在逐步改变全球互联互通、合作和人文交流,成为全球民生和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3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2%,达到126.06万亿元人民币,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位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大引擎。
过去10年,中国实施了多项开放举措,减少了限制性措施,营造了更加有利的外商投资环境。中国对全球投资者的吸引力依然强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为依法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力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的实施以及与国际经贸规则的接轨,进一步完善了外商投资的法律体系。
中国中央政府及时有效的宏观调控措施,有利于应对经济挑战、保持平稳增长。这为国内外企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贡献。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析,中国经济增速每提高1个百分点,其他国家经济增速将提高0.3个百分点左右。看来,中国坚定不移地改善投资者营商环境,正在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更多动力。
中国应该更多地培育自己的科技公司和研究机构,从事人工智能、下一代互联网,以及人形机器人和脑机接口的制造。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之间建设芯片和人工智能走廊将是一项长期计划。(作者穆罕默德·乌尔·哈桑·汗,白晓译)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京ICP证040089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