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

首页 >

兴学重教向未来 总书记与政协委员共商“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发布日期:2025-03-12 10:20:05 | 来源:人民网

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同大家深入交流,共商国是。

联组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蔡光洁,向总书记介绍了自己对积极适应学龄人口变化、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思考。

“在互动过程中,总书记举了很多例子,来回应我们每一位发言的委员,能感受到总书记不仅重视教育,还充满情怀。”回想起发言的那一刻,蔡光洁历历在目,“要把这次难得的经历转化为动力,一如既往地聚焦教育文化等领域,加强基层调研,为基层发声,提出更高质量的提案。”

蔡光洁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她所在的民盟界,在教育领域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截至2024年底,民盟盟员教育界占比为50.6%,其中高等教育占比23.4%,基础教育占比27.2%,这为广大民盟盟员聚焦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建言资政提供了人才保障。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三者之间,教育既是重要支撑,也是重要纽带。

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在当晚召开的座谈会上,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程红带头发言。她表示,“总书记来到委员之中,与大家共商国是,听取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彰显出党心民心交汇、国策民意共鸣的局面,也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优势。”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也是民生大计。

联组会上,总书记回忆起自己学生时代的经历,也谈到了在地方工作时对教育议题的切身感受和思考。

现场聆听了总书记重要讲话,全国政协委员、郑州轻工业大学校长魏世忠感触颇深,“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把德育教育、思政教育做好,充分发挥教育系统的育人作用,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贡献。”

洪伟委员来自北京史家胡同小学,是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特别的牵挂,“教育公平是老百姓最关心、最期盼的教育诉求之一,从‘有学上’到‘上好学’,要让优质均衡的教育惠及每一个孩子。”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与时俱进推进教育创新势在必行。

在民进界别,来自浙江大学的鲍虎军委员,带来了他扎根高校致力科研的思考和实践。

他告诉记者,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一方面是为了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另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出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这些都将是他未来本职工作和委员履职的努力方向。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

站在“委员通道”聚光灯前,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王定华委员,就如何培育“大国良师”回答了记者提问。

“我国有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1891万人。一支又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正在形成。”面对镜头,王定华信心满满。

王定华说,广大教师应当弘扬教育家精神,担当有为、造福后生,像孔子那样“有教无类”,像陶行知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像张桂梅那样“为教育事业燃烧自己”……

教育,关乎千家万户,关乎民族未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释放了一系列教育改革发展的信号: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推进优质本科扩容……既回应了群众关切,又彰显了民生温度。

着眼当前,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放眼长远,距离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目标还有十年。

大道之行,壮阔无垠。

站在新起点上,教育强国建设进入了蓄势突破、全面跃升的关键阶段。委员们纷纷表示,一定不负重托,立足岗位,为实现教育强国这一重大历史使命贡献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