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扫雷兵:1500枚多吗?有人排了3千多枚呢!
【2017新春走军营】
从未扫过雷的他们为什么主动申请加入扫雷队?
■中国军网记者 李东航 庞云豪 王庚 严浩
沿着狭窄、颠簸的山路盘旋而上,越野车一头扎进了八里河东山弥漫的雾气之中。车窗外,一路上忽左忽右的峭壁、深谷隐去了,路旁的林木和一人多高的旱芦苇模糊了,宛如进入了仙境。然而,靠山体一侧不时闪过的雷区警示牌却清晰可辨,黑色的骷髅头,血红的“禁止入内”大字,时刻刺激着我们的神经,告诉我们这片寂静的山岭依旧潜伏着巨大的危险。
云南省麻栗坡县八里河东山在上世纪80年代边境作战期间是反复争夺的要点,布雷密度高,雷障种类多,还遗留大量的炮弹、手榴弹、子弹、引信等爆炸物。尽管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进行了两次大扫雷,雷患仍在威胁着边民的生命安全。我们要去的老邓弄雷场下方的芭蕉坪村群众就饱受雷患之害,许多人因此致伤致残甚至死亡。
揪着一颗心,我们来到了老邓弄雷场。雾锁边山,但我们还是很快就发现,这里的雷区警示牌已经成了残碑——经过云南省军区扫雷指挥部扫雷一队官兵一年来的努力,这片雷场已经彻底清理干净,成为可以重新利用的山林地。爆破排雷与人工搜排后的土地,嶙峋怪石上依旧沾染着硝烟的痕迹,断木上却已开始生发出新芽绿叶。扫雷一队教导员焦之新说,老邓弄雷场清除雷患后,官兵们打碎雷区警示牌,将这片1.75平方公里的平安净土交给地方政府,芭蕉坪村民已经在这里种上了经济林木和药材,过上一两年就会有收益。
那么,官兵们是如何扫雷的呢?我们又驱车赶往八里河东山半山腰邻近偏马265号界碑的雷场,扫雷四队官兵们正在那里进行人工搜排作业。在公路边一块雷区警示牌前,我们下车步行,踏上一条蜿蜒起伏的排雷通道。这条小路仅容一人通过,是在一片六七十度的陡坡上清扫开辟出来的。扫雷部队的同志介绍,现在仍然会有地雷和未爆炮弹被雨水或塌方滚落的土石从山上冲下来,他们每天执行任务时都要检查是否有情况,时刻要加着小心。
265号界碑附近雷场正对着盘龙江右岸的老山主峰,也是当年战斗十分激烈的地方。爆炸物收集坑里,已经摆上了官兵们当天的“战利品”,有防步兵地雷、迫击炮弹、手榴弹和高射机枪子弹,一些当年遗弃在战场上的60迫击炮弹甚至塑料外包装还完好无损,弹体簇新,手榴弹的木柄腐烂了,金属弹体锈迹斑斑,拉火线裸露在外。
“这些雷弹许多都还是有战技性能的……”扫雷四队队长龙泉的讲解,令我们下意识地产生后退几步的念头。然而,看到官兵们腰系安全绳匍匐在陡峭的山坡上,目不转睛地盯着近在咫尺的地雷,轻轻地清除周边土壤,拿起地雷拧下引信,我们内心反而涌起一股到他们身边去拍摄去记录的冲动,仿佛感应到了他们排除一枚地雷后,面罩下厚重呼吸声中充溢的喜悦与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