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事博物馆众多馆藏重器中,一门并不高大威猛的迫击炮,独占一方醒目的展柜。有人说,它是八路军首个兵工厂出品,“根正苗红”,也有人说,它是从日军手中缴获的战利品;有人说,它是中国最常见的82毫米口径,也有人说它是稀有的75毫米口径;有人将它称为与驳壳枪、地雷齐名的游击抗日“三大神器”,也有人说它堪称专瞄日寇将领的“斩首利器”……
这件国宝级文物为何引发了人们诸多猜想?今天,我们就为您揭秘这门因击毙日军中将阿部规秀而青史流芳的“功臣迫击炮”。
制图:欧冠豪
出身之谜
“国宝”是不是“红一代”?
那是1939年深秋的一个午后,晋察冀根据地涞源县黄土岭,日军进入八路军的伏击圈。八路军发现,离小山头100米左右的独立小院是敌人的指挥所。当即迅速调炮兵连上山,4发迫击炮的炮弹在日军指挥所和观察哨两处目标点爆炸。不久日本《朝日新闻》以“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的通栏标题,连续3天刊登悼念文章,特派员详报中说:“……敌人一发炮弹突然飞至身旁爆炸,阿部中将右腹部及双腿数处负伤……”
阿部规秀是中国抗战史上第一个被击毙的日军中将级别高级将领,击毙他的迫击炮自然成了我军的功臣兵器,晋身“国宝级”文物。
如果对军事博物馆中这门中国产75毫米口径迫击炮进行一番严格的“政审”,你也许会失望。因为炮身上只有炮号,没有其他任何铭文。具体是哪个兵工厂什么时候生产的,至今还没有相关图片资料的力证。因此,关于这门传奇“国宝老炮”的身世,便有了诸多猜想。
从该炮的型号看,属于一战之后斯托克斯样式,它在中国的生产时间大约在1923年后至1930年前后。由于该炮生产的质量和工艺非常好,可以判定应出自于实力雄厚的大型兵工厂。
60毫米至100毫米口径为中口径迫击炮。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史上,20式82毫米迫击炮在中国军队中使用历史悠久也最为常见,直到现在82毫米迫击炮也是我军的一种制式装备。因此,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击毙阿部规秀的迫击炮也是82毫米口径。但经过军事博物馆文物研究人员多次测量,确定馆藏的这门迫击炮是并不常见的75毫米口径。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生产75毫米迫击炮的厂家主要是汉阳兵工厂和太原兵工厂。汉阳兵工厂1923年就已经成功制成75毫米迫击炮,但没有相关的图片资料可考。
击毙阿部规秀的迫击炮炮管长度达到135厘米,约是口径的18倍,这在迫击炮中属于非常大的倍数了,应该是为了打得更高或更远。在1950年印制的华北军区《弹药识别》一书中有“晋75迫击炮对空榴弹,别名高射迫击炮弹”的记录。目前这门迫击炮的身管与口径倍数比与晋造对空迫击炮弹的资料也是相吻合的。
从该炮的使用地域看,是晋察冀根据地。从当初国共合作抗日看,山西的阎锡山支援过我军部分过时的老旧武器。
我军也缴获许多日伪军的一些武器。因为这门炮做工精细,而且炮身的方向机上用皮裹着。在武器上裹皮是日军武器的一大特点,因而有人认为该炮是从侵华日军缴获的。但在权威资料佐山二郎所著《迫击炮》一书,对各种炮都介绍得非常详细,却唯独没有这种75毫米炮。
那为什么会有人热心地为它贴上黄崖洞兵工厂出品的标签呢?位于山西省深山中的黄崖洞兵工厂是八路军在血与火的拼杀中发展起来的第一家“红色兵工厂”,也是当时唯一一家小型火炮生产工厂。不过,该厂是1939年年底才建成开工,到八路军正规部队配装自己生产的“红色迫击炮”已经是1941年。
将击毙阿部规秀的迫击炮划入我军自制的“红一代”兵器,只不过是人们主观加载在这件“国宝”身上的一种愿想。
综合上述因素,我们推定,该炮由山西太原兵工厂生产的可能性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