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
德国海军目前拥有5艘“哈墨尔恩”级扫雷舰、2艘“库尔姆巴赫”级扫雷舰(由“哈墨尔恩”级扫雷舰改装而成)、8艘“弗兰肯塔尔”级扫雷舰和18艘“海豹”级遥控扫雷艇。
“哈墨尔恩”级扫雷舰作为德国海军先进的“特洛依卡”反水雷系统(用于摧毁带有磁和音响引信的锚雷与沉底雷)的指挥舰使用。该系统战术小组包括一艘指挥舰和最多4艘“海豹”级遥控扫雷艇。
“库尔姆巴赫”级扫雷舰排水量635吨,舰长54.4米 ,舰宽9.2米,动力装置是两台功率为2040千瓦的MTU V16型柴油发动机,航速18节,配备DSQS11型扫雷声纳、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电子侦察系统、数字数据链路、M20型火控系统 、TKWA型诱饵发射器,使用无人遥控潜水器来引爆水雷。武器装备包括两门“博福斯”40毫米口径的高射平射两用火炮(现已替换为MLG型27毫米口径的遥控机关炮)和两枚FIM-92型“毒刺”地对空导弹。该级扫雷舰于1990至1991年投入德国海军服役,舰员编制37人。
“弗兰肯塔尔”级扫雷舰由德国的吕尔森造船厂建造,排水量650吨,舰长54.8米 ,舰宽9.8米,主动力装置为两台MTU 16V 538TB91型双轴柴油发动机(持续功率2,200千瓦),安装了可调螺距螺旋桨;辅助动力装置为两台电动机。航速为18节。装备MWS 80-4型反水雷系统,包括:DSQS-11M型水雷搜索声纳(可以探测和识别处于不同位置的类似水雷的所有目标)、TCD战术控制系统、NBD航行和跟踪系统与DDSX-11型主动寻的声纳。载有两艘带有声纳、电视摄像机和炸药的“企鹅”B-3型无人驾驶小艇,这两艘无人艇通过一条1,000长的光纤海缆与母舰相连接,艇上配备有125公斤炸药,用于引爆水雷等爆炸物。武器装备为两套四联装“毒剌”FIM-92型红外制导舰空导弹发射装置和一门40毫米口径的“博福斯”火炮。该级扫雷舰于1992年至1995年投入德国海军服役,舰员编制41人。
2009年至2011年对5艘“弗兰肯塔尔”级扫雷舰(舷号分别为M1058、M1059、M1062、M1065、M1069)进行了中级维修,更新了部分系统和装备,其中包括用IMCMS型一体化反水雷系统取代MWS 80-4型反水雷系统;用德国莱茵金属公司制造的先进的27毫米口径的MLG 27型舰炮(配备光电传感器、电视摄像机、热成像仪、激光测距仪、倾斜传感器、稳定系统和视频跟踪系统等,可自主或通过人工控制跟踪目标)取代40毫米口径的“博福斯”火炮;为了提高DSQS-11M型水雷搜索声纳的工作性能,为其加装了信号和数据处理系统。
德国海军还在改进“弗兰肯塔尔”级扫雷舰的其它性能,力求将其服役时间延长到2020年至2025年。今后德国海军计划逐步减少专业化反水雷舰艇的数量,使其数量保持在足以保卫本国领海的水平上。为了参加与盟国的联合作战行动,计划将反水雷防御任务交给正在研制的装备反水雷模块的MKS180型多用途作战舰艇来实施。据悉,MKS180型多用途作战舰艇排水量将达到5000吨至6000吨,航速约为26节,能够攻击空中、水面和水下目标,还能够支援地面军事行动。预计首舰将于2021年左右服役。
日本
日本海上自卫队曾经拥有数量众多的各种类型的反水雷舰艇,并且在继续建造新舰艇。目前该国反水雷舰艇的编制为:6艘“初岛”级扫雷艇(上世纪90年代初期和中期服役),3艘“八重山”级远洋扫雷舰(1993至1994年服役),两艘“浦贺”级扫雷支援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服役),6艘遥控扫雷艇以及5艘由“初岛”级扫雷艇改装的扫雷指挥艇。
“初岛”级扫雷艇是一种木质结构艇体扫雷艇,主要在近海和中等深度海域执行探测与扫除锚雷、音响水雷、磁性水雷以及各种复合式水雷的任务。日本的造船厂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一共建造了20多艘“初岛”级扫雷艇。该级扫雷艇的主要技术数据:艇长58米,艇宽9.4米,满载排水量590吨;动力装置为两台日本三菱重工公司制造的6NMU-ATI型柴油发动机(持续功率1.03兆瓦),从第18艘以后改装两台三菱重工公司制造的的YV122C-15/20型双轴柴油发动机(持续功率1.06兆瓦);航速14节;配备ZQS-2B型或ZQS-3型高频搜雷声呐、S-2型和S-6型扫雷具、S-4型或S-7型遥控灭雷具以及OPS-9C型或0PS-39型对海搜索雷达;自卫武器为1座JM-61型三管20毫米口径的舰炮。艇员编制40人。
3艘“八重山”级远洋扫雷舰是全世界最大的木质结构舰体扫雷舰,由日本日立造船公司于1990年至1992年建造,具有深海扫雷能力,以清除敌方在深海布放、用来对付日本潜艇的深海水雷。其主要技术数据:舰长67米 ,舰宽11.8米,满载排水量高达1150吨;动力装置为两台三菱重工公司制造的功率为2400马力的6NUM-TKI型双轴柴油发动机;航速14节;配备AN/SQQ-32型可变深度搜雷声纳和AN/AQS-14型可变深度侧扫声纳(可以探测到大洋中的水雷)、Type-1型深度扫雷具(包括音响和磁性扫雷具),此外还配备有包括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精密导航定位系统以及水雷作战情报系统;自卫武器为1座JM-61型三管20毫米口径的舰炮。舰员编制60人。
两艘“浦贺”级扫雷支援舰是目前日本海上自卫队中排水量最大的扫雷/布雷舰,既可以执行远洋扫雷任务,也可以执行布雷任务,还可以作为扫雷舰艇编队的补给舰。该级扫雷支援舰的首舰“浦贺”号于1995年在日立造船公司舞鹤造船厂开工建造,1997年年3月投入服役;第二艘“丰后”号于1997年4月24日在三井造船公司玉野造船厂下水,1998年3月投入服役。其主要技术数据:舰长141米,舰宽22米,标准排水量5650吨(“浦贺”号)、5700吨(“丰后”号);动力装置为两台总功率为19500马力的双轴柴油发动机,航速22节;配备了先进的可变深度搜雷声纳和深水扫雷系统、OPS-14C型搜索雷达以及一套水雷布设系统;武器装备包括一门单管“奥托·梅腊拉”76毫米口径主炮、2门20毫米口径自动旋转式火炮、6挺12.7毫米口径的机枪;还配备MH-53型舰载扫雷直升机。舰员编制170人。
日本海上自卫队2008年对“初岛”级扫雷艇进行了改进,换装了新型的ZQS-4型高频搜雷声呐和S-10型搜雷与灭雷系统。
为了提高自己的反水雷力量,日本海上自卫队计划增加反水雷舰艇的数量以及建造新型的专业化反水雷舰艇。
根据日本防卫省2013财年计划,日本联合造船公司已经应用新材料为日本海上自卫队建造三艘新型的“淡路”级扫雷舰,以替换服役了20多年的三艘老旧的木质结构舰体“八重山”级远洋扫雷舰。“淡路”级扫雷舰的首舰于2014年2月27日在日本联合造船公司位于横滨市的鹤见造船厂正式开工建造,2015年10月27日下水并被命名为“淡路”号(舷号MSO304),2017年3月正式交付;第二艘于2017年2月10日在横滨市鹤见造船厂下水并被命名为“平户”号(舷号MSO305),预计在2018年3月正式交付;第三艘(舷号MSO306)预计将于2018年在横滨市鹤见造船厂开工建造。
“淡路”级扫雷舰标准排水量为690吨,舰长67米,舰宽11米,配备两台功率为2200马力的双轴柴油发动机,最高航速为14节;舰体利用高强度和高耐用性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成,能够在扫雷行动中减小意外爆炸的风险;配备新型的ZQS-4型可变深度高频搜雷声呐(可以在水下不同的深度探测水雷)、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研制的“莱姆斯600”型水下无人潜水器(装备有侧扫声呐,可以精确地探测到航路上布设的水雷)以及一次性使用的自行水雷销毁器(简称EMD, 可以通过光纤系统进行远程控制,装有高性能炸药用于销毁水雷)。自卫武器为一门JM-61-RFS型20毫米口径的舰炮。作为替代者,“淡路”级扫雷舰的排水量虽然小于“八重山”级远洋扫雷舰,但舰上装备的扫雷设备比“八重山”级扫雷舰更加先进,扫雷能力也相对较强。在三艘新型的“淡路”级扫雷舰全部投入服役以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反水雷能力将进一步提高。(李有观 编译自俄罗斯《外国军事评论》杂志)
本文由作者独家授权中国网,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