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镇明月社区四组“松鹤老年公寓”的出入口被20多座豪华墓地占据。
近日有网民在天涯社区网站发帖称,在国家明令禁止之下,重庆奉节县周边各种豪华墓、面积超大墓仍然四处“生长”。新华社记者赴奉节调查发现情况属实:在三峡库区耕地十分紧张的奉节,尽管当地多次整治,但在农村、城区边缘地方仍然存在大量“超标大墓”私建、滥建现象,几成围城之势。新华社记者陈诚 摄
在奉节县城后山腰的一处公路旁,记者看到一片种着花生的耕地里分布着10多处墓地,墓碑高大,多数在4平方米以上。最大的一块墓占地近百平方米,树有三块墓碑,碑前还有两尊石狮和几座石凳,地面由水泥铺成,墓地周边栽着一圈松柏,四周散落着各种石材,与周边环境极不协调。
根据有关网帖提供的线索,在永安镇明月社区四组“松鹤老年公寓”门口,一片大型墓群直接建在种着花生和橙子的田地上。这些墓碑一般高2米以上,用石材像屋檐般层层砌成,上有人物、动物、福寿字样等雕刻,有的碑前还有2座小狮子,较为精致。墓两边的墙体均由砖砌成,有的还铺有瓷砖,有的用石材栏杆将周围圈起来,多数都在8平方米以上。当地74岁的村民李政保介绍,这些墓地多是2008年迁过来的,埋葬的都不是本地人,有的付给村民一点钱,有的什么都没给就迁过来了,后来越聚越多,有50多座。
朱衣镇帽峰村的类似超标大墓也随处可见。在村小学旁,记者看到两座大墓排在一起,四周用石台、石栏砌成,占地约有40平方米,而旁边还有七八个民工正在修另一座墓,主体已经建成,面积约20平方米,碑高近3米。工人告诉记者,修这样一座墓地要2万元左右。当地村民向大爷说:“业主是外地的,花了钱将那块地买下来了。”
记者在奉节县新竹社区、兴家村、茶店村、金盆万年村等多处农村和城区边缘地带看到,“超标大墓”四处“生长”,甚至在天鹅湖景区林地里也分散着几处超标墓群。
顽疾:多次整治屡禁不止
奉节县位于三峡库区腹地,人口约102万,县城临江靠山,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8.3%,土地资源紧张。然而,超标大墓为何随处可见?
奉节县民政局副局长郑可武介绍,奉节县是火葬和土葬结合区,当地居民的土葬观念根深蒂固,超标墓地曾一度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他介绍,随着三峡水库蓄水,奉节县城于2001年整体搬迁,当时安排了明月社区山顶上一处叫女儿包的山坡作为临时迁坟安置点。随后,这处山坡的坟越建越多,到2008年已经有七八百座坟墓,其中多数是超标大墓,大的占地约100平方米,墓碑就有5米高。
“为了整治这片墓区,奉节几乎举全县之力,当时县委主要领导牵头、多部门联合,挨家挨户做工作,花了半年多才把这片墓区改造成生态墓地,拆除了墓碑,种植草木,并禁止新建墓地。”郑可武说,“2008年以后也每年都会开展超标墓地专项整治行动。”
郑可武说,超标墓地难以彻底整治,主要在于部分群众陋习作祟、传统观念较深。当地干部称,“拆坟比拆房还难”。超标大墓修建速度快,位置比较偏,执法人员难以及时发现,建好后再拆就难了;许多豪华大墓是家族祖坟,儿孙满堂,做思想工作也很难,单靠一个部门力量有限。
此外,由于规划和经费等原因,当地的陵园建设相对滞后。郑可武介绍,整个县城只在2007年新建了一座经营性陵园,这座陵园位于高山上,交通不便,虽有1800元的低价墓,但数量少、工艺差,而面积大、工艺好的一般在万元以上。当地村民也介绍,在自己土地上修墓,七八千元就能修得很好,上万元就能修得很豪华,比在陵园买个小墓要“划算”得多。
求解:整治“超标大墓”需多管齐下
专家认为,“超标大墓”凸显传统习俗和现代文明的冲突,其治理需要宣传教育、政府引导、柔性执法和完善丧葬服务等多管齐下。
重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廖成林表示,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年化社会,丧葬服务的刚性需求巨大。超标、豪华大墓的存在,除了传统习惯的影响,还与近年来出现的丧葬行业商业炒作、基础设施滞后有关。
廖成林建议,一方面,政府应根据我国社会结构变化进行前瞻性的规划,修建公益性墓地,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同时对丧葬行业中的不当得利、商业炒作进行规范,为群众提供优良的殡葬服务,杜绝“死不起”现象,并加强宣传教育、逐步引导群众改变传统观念。
郑可武也表示,奉节县将从硬件设施和加强管理两个方面着手进行治理。“目前,我们已经规划了一座4万平方米的公益性墓地,一期已经建成;对于已经建成的豪华大墓,我们将加大宣传和整治力度。”他说,“但是墓地整治要人性化,不能强制推行,这需要一个过程。”
相关新闻 | ||||||||
|
文章来源: 新华网 | 本网部分展示作品享有版权,详见产品付费下载页面。购买请拨打010-88828049中国网图片库咨询详情 | 责任编辑: 杨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