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游客参观兵马俑一号坑遗址(资料图片)。 新华社记者陈海宁摄
新华网西安5月9日电(记者冯国、梁娟)今天,站在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的丝绸之路全图前,顺着西行“宽而深”的车辙遗址,想象着这条路上,无数的人走了数千年。心中油然而生的是当今信息、利益的多元包容精神,是人类历史长河中势不可挡的合作共赢。
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古都西安,则在移动互联的平面世界中,更多承载了重塑世界贸易中心繁荣的新梦想。
作为一名唐长安城西市遗址的保护者和丝路大唐理念的践行者,全国政协委员、西安大唐西市文化产业投资集团公司董事长吕建中说,西安无处不遗址。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是皇城记忆,一坊一塔皆呈帝都气象。进入21世纪以来许多西安人从古都保护性工作着手,一路走来呕心沥血地圆一个盛世长安的梦——重塑丝路大唐的世界梦。
自汉王朝经营西域(今中亚)始,驼铃声声,马蹄嘚嘚,欧亚大陆东西勾连和平利益渐进一体,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铁器、漆器,源源不断销往波斯、罗马等地,中亚的胡椒、苜蓿、胡萝卜、胡笛、胡马等物产,也进入中国千家万户。
国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总编辑、丝路专家葛承雍认为,唐朝时各国的使节、商人、留学生是先到长安,然后去其他地方,包括宗教的传播都是这样。在西安出土的如客使图等大量壁画,东罗马金币、波斯银币、胡人墓志等都是很好的证明。
作为当时世界上唯一人口超百万的国际大都会,唐长安城定居的外国商贾侨民就超过2万人,如今建设的大唐芙蓉园、大唐西市博物馆、丝路风情街和西安高新路唐延路古城墙绿化等,都是努力保持古都文脉的重要举措,常让人不禁生出唐风越千年之感。
走在新建的“一小时阅尽丝绸之路”的丝路风情街上,吕建中说:“通过丝路沿线国家的考察,文献典籍的整理研究,精心的考古发掘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一个盛世长安的西市全息影像才慢慢浮现:始建于隋的西市,延续了320余年,各国商人于此自由出入,各种商品按价交易,各方艺伎尽情展演,各种文化碰撞交融……这不仅让开放包容的中华人文精神在繁荣中升华,也展现了千年前世界贸易中心、文化交流中心和时尚娱乐中心的丝路魔力。”
缘此,吕建中在资助完大唐西市遗址的考古工作后,投资50亿建立了国际古玩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城和大唐西市博物馆,不仅让2万多件丝路文物得到有计划的保护性展示,也让众多拥有古老技艺的文化传承人有了基本的展示与交流平台,促生出一张古都西安旅游的现代名片。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21世纪,国家规划西安打造国际化大都市。西安一直在努力保护文物基础上顺应建设大潮,不仅建成了唐大明宫、汉长安城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打造了艺术展演、动漫和影视等文化产业,还相继推出现代城市所需的位列全国前五的高新技术开发区、高铁和地铁交通网、曲江池和汉城湖等现代“八水润西安”水网系统,从而吸引了许多中国500强乃至世界500强企业前来设立区域总部和研发中心。
长期从事国际贸易研究的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冯宗宪说,经济是文化的重要晴雨表之一。正是感受到中国西部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劲脉搏,泰国、韩国等国家或地区相继在西安设立领事馆,中国外交部也在美丽的渭河之滨新区划出了领事馆区。而韩国三星电子更是在两年前决定投资70亿美元,在西安建设世界上最先进的纳米级存储芯片生产线。如今,三星电子的项目进展顺利,其全球化产业战略日益凸显,让人不难感受到其重视丝绸之路经济带广阔市场的灵敏商业嗅觉。
西安市市长董军说,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过程中,西安立足地理区位、交通、旅游、文化和科教等优势,延续丝路历史,传承丝路精神,弘扬丝路文化,重振丝路雄风,努力把西安建设成为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
和城墙与护城河今年重焕青春一样,西安怀抱着重塑一个民族的盛世梦想,在移动互联的全球化新时代,将以丝路精神重新拥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