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海上联合-2017”演习援潜救生科目演习。
中国网9月23日电 (记者鲁楠 通讯员 于超)当地时间9月22日,参加中俄“海上联合-2017”演习的海军舰艇编队驶离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演习转入海上阶段科目。今天的第一个演习科目,是联合救助遇险坐底潜艇。中俄双方总导演田中、费多坚科夫,执行导演胡中明、米哈依洛夫分别登上双方援潜救生船指挥演练。
此次演练,两国海军各派出1艘援潜救生船和1艘深潜救生艇参演,俄海军1艘潜艇模拟失事潜艇。
救援行动分两次进行。先是俄海军“伊戈尔﹒别洛乌索夫”救生船实施救援。该船所携带深潜救生艇完成水下对接后,中国海军援潜救生船长岛船携带深潜救生艇亮相演习场。
参加演习的中国海军编队援潜救生指挥所指挥员李伟东神情笃定地指着正前方的海域告诉记者:“在这里即将发生中国海军援潜救生历史性突破!”
红白相间的深潜救生艇被固定在船尾,座舱盖上的橘红色线条特外醒目。深潜救生艇操纵员朱昱晟介绍说,深潜救生艇可以理解为一艘袖珍潜艇,该艇水下姿态可以灵活调节,它是专门用于救援失事潜艇的载人潜水器,动力、导航、通信、机械手等设施设备,使之能在水下自主航行,下潜上浮,完成搜索定位、对接潜艇等任务。当深潜救生艇与失事潜艇救生平台对接后,深潜救生艇下室舱盖与失事潜艇救生舱盖打开后,二者连为一体,建立救生转运通道,艇员通过通道进入深潜救生艇,从而实现对失事潜艇人员实施转运救援。
从某种意义上说,深潜救生艇的危险性远高于一般载人潜水器。深潜救生艇援救潜艇艇员时需要打开舱门,程序复杂繁琐,却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精准援救,再加上作业环境复杂,水下能见度不良,作业范围内障碍物突出,危险性非常高。
22日下午18时许,长岛号抵达潜艇“失事”海域,通过图像声呐扫测确定“失事潜艇”大致方位后,启动了动力定位系统。数个功力强大的推进器把船体牢牢锁定在海面上,为实施救援行动提供了安全牢固的平台。
“吊放深潜救生艇!”深潜救生艇被巨大的机械吊臂稳稳地放入水中。与此同时,冲锋舟也被吊放到海中,开始进行救援海域巡逻。
水花翻滚,深潜救生艇排出的空气让海面瞬时沸腾。随即,水花消失,深潜救生艇也从海面上消失。
“声纳发现目标!”海平面以下某处,“失事潜艇”沉静而无奈地等待着救援。朱昱晟、陈家壁等4名操纵人员沉着地驾驶着救生艇,向“失事潜艇”缓缓靠拢。
虽然有着国内多型潜艇实艇对接的丰富经验,并也参加过国际援潜救生演习,但与外军潜艇第一次进行“亲密接触”,再加上演习海域比较陌生,参演官兵丝毫不敢大意。任务前,主操纵员朱昱晟坦诚的告诉记者:“这次对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前期我们进行了充分的训练准备,并与俄海军进行了舰艇参观,技术交流,有信心顺利完成任务。”
在中国海军长岛船潜救指挥中心内,中俄两国海军共同组成指挥所,聚焦会神的盯着从水下传来的画面。
“目视发现,能见度良好!”水下主操纵员朱昱晟向潜救指挥中心报告。
“加强搜寻探测。”指挥员李伟东立即下达口令。
水下暗流涌动,影响着深潜救生艇水下姿态,需要不时调整水下姿态。
“发现失事目标,准备对接。”深潜救生艇,深潜救生艇缓缓靠近“失事潜艇”,犹如神舟飞船对接,深潜救生艇的舱口与潜艇舱口越来越近。
“5米、4米、2米、1米,对接成功!”随后,深潜救生艇又先后完成固定、排水等作业后,中国海军援潜救生艇与俄海军潜艇紧紧连在一起,犹如一体。援潜救生演练圆满完成。
在不到一小时时间内,中国海军深潜救生艇成功完成与俄海军潜艇的水下对接,展示了过硬的技战术水平和良好的专业素养,现场指挥的俄太平洋舰队副司令里亚布辛中将对中方参演官兵的优异表现连声称赞,称“我给今天中国海军官兵的表现打满分!”
海面翻涌,深潜救生艇浮出水面,驶向长岛船船尾。巨大的机械臂稳稳地将凯旋的救生艇拥入怀抱。固定、开舱……深潜救生艇操纵员出舱后,船上掌声一片,中俄双方互相道贺,交换纪念品,长岛船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援潜救生指挥员李伟东告诉记者:“此次中俄援潜救生演练是中国海军深潜救生艇首次与外军潜艇进行实艇对接,对加深和拓展中俄两国海军交流与合作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充分展示了中国海军积极担负和履行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义务的信心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