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落有致的凤凰古村宁静安详。中国网图片库 邓飞摄影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三十多年来迅速崛起而成为闻名中外的现代化大都市,昔日的海滨小渔村已被鳞次栉比的高楼所替代,今日繁华的背后,多少历史的沧桑已被隐藏,偶尔翻起,便荡气回肠。
2014年5月初,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凤凰古村重修后建成开放。因为与文天祥名字联系在一起,包含着太多历史的故事,包含着太多民间传说,这座深圳唯一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在隐藏了数百年之后,终于以全新的面貌亮相在世人面前。
沿着村边的水塘,穿过青石板铺就的开阔的广场,这岭南罕见的广府民居古村落--凤凰古村便在眼前,幽深的小巷、精致的屋檐、古朴的门楼、鳞鳞的瓦片。。。这里的一切,都与岁月有关,游人如游在河里的鱼,在一条条巷陌里与历史相逢,融为一体。
凤凰古村,位于深圳西部福永镇凤凰山下,原名岭下村,始于晚唐,盛兴于元代,大规模村落距今已逾700年,全村9成以上为文天祥后裔,相传南宋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元军举兵南下,自临安沿海直逼宝安、新会、珠海一带,文天祥在赣吉两州(今江西)募集数万民兵抵抗,终不敌,被俘后慷慨就义。宋军溃败后,文氏族人随败军溃散,逃至宝安西南沿海蛮荒一带,文天祥胞弟文壁携族人先居于宝安黄松岗鹤子园,文天祥孙辈文应麟于元代大德年间,携两个儿子及部分族人迁至岭下村置业定居,繁衍生息。经几代人创业经营,形成凤凰古村如今的规模雏形。现存古建筑多为明清所建,最古老的已经有500年历史,最短也有100多年。古村里现保留有69座明清民居、私塾书室近10座、公祠12座、6条主巷道和35条次巷道,还有多口古井,最早的始建于宋代,虽年代久远,水依然清澈见底。
走进充满古韵的村里,抬头即见岭南民居常见的门楼壁画和雕刻,虽经过现代工匠的重修,但修旧如旧,依然透着浓浓的古意,让人不由地心中点赞。在一处特意保留的废弃断墙前,我们了解到了广府民居的筑墙方式:先夯好内墙,外面再砌青砖,以蚝灰砂浆砌筑,俗称“金包银”。墙体坚固耐用,冬暖夏凉,充满了岭南人民的生活智慧。该点赞的还有古村的巷道设计,为了适应南方炎热的气候,使多数巷道全天都处于建筑阴影之中,古村的巷道长宽比多在1.5∶1至2∶1之间,南北通透,如此一来,夏季的风便可穿巷而过,空气的流动使得整个村落在炎热的夏天里变得凉爽舒适。而身处巷道中的路人只能看到砖墙和房门,而看不到房间内,又很好的保护了村民的隐私权。
古村的建筑分为祠堂、书室、家塾和民居这4种类型。房屋多是以花岗岩或红砂岩为墙基的砖木结构,清水砖墙,屋顶有船形正脊,还有灰制雕塑和壁画。在一些民居大门上方建有门罩,上有石刻的匾额和雕塑,有的因为年代久远,图案已经模糊。而在民居内,梁架墩头上多有木刻或石刻纹饰,封檀板上有木刻人物故事和花草图案。资料显示,凤凰古村有灰制雕塑人物、动植物图案约2000多组,木刻人物、动植物图案3600多组,石刻人物、动植物图案500多组,壁画1000多组,石刻阳字门匾17个。
值得一提的是,在凤凰古村约200米处,文氏后裔还修建了一座文昌古塔。此塔建于清嘉庆年间,1991年重修,楼阁式砖木结构,六角六层,为国内罕见的六层古塔。塔下摆放了很多佛像贡品等,香火也不错。据说很多家中有学子的家长常来拜祭,期望沾一沾“开文运”的灵气,日后金榜题名。在旁边新修的文天祥纪念馆里,树立着文天祥的雕像,也不断有家长携学子前来膜拜,门前新刻的碑上是这位抗元名将的《正气歌》,岁月恒久,桑田变换,读来依然慷慨满怀。
登上凤凰古村旁的一栋高楼向北俯瞰,错落有致的凤凰古村宁静安详,转身向南眺望,烟波浩渺的伶仃洋帆影点点。山河壮美,心潮逐浪,当年文天祥因兵败而感叹无力回天,壮怀激烈的不朽篇章《过零丁洋》,而今已成千古绝唱,“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静静地流淌在历史的长河里,随风而吟,余韵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