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山上的“守护天使”撑起秀山山村教育“幸福支点” 黎立摄影
“要不是因为2003年‘两基普九’而修建的一座两层共12间教室的教学楼,你们都很难发现这里是一个小学。”冉波的回忆,再次湿润了他的眼眸。眼前的这位秀山隘口镇凉桥小学“校长”,谈起过往,几度哽咽;说到现今,心怀感恩;憧憬未来,他目光坚定,充满信心。
中国网重庆电 (黎立) 7月4日,记者随重庆市教委来到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隘口镇凉桥小学见到了冉波。当地村民称他“校长”,其实他是隘口镇中心校下属学校的负责人,尚到不了校长的级别。
村民身边的“守护天使”
这位被多家国家级媒体采访过的“村小校长”,和他所在的学校一样,朴实无华,在秀山县领导看来,他最大的优点就是务实。可在当地居民看来,他就是太阳山上的“守护天使”,因为有他在,孩子们的上学路上多了份平安,校园生活多了份精彩,百姓心中也多了份安心。
多年来,他对学校每一个学生的个人情况、家庭条件如数家珍,他和学校的老师们犹如一群山中的“行者”,为每户学生人家带去了希望和温暖,也撑起了太阳山上的“教育支点”。
2007年秋,冉波参加教师公开招聘被分配到凉桥小学,当上了“孩子王”。任教两年之后,成为这所学校的负责人。2010年,因为工作出色,走出大山,被调往隘口镇交通便利、条件较好的平所小学负责学校工作。2011年春,冉波因割舍不下大山里的孩子,不顾妻子强烈反对而重返凉桥小学。外界看来,他是伟大的,但在他自己看来,选择留下却有愧疚的因素。
“在这里呆了五六年,我每天做的是最普通的事情,接到调动通知,回想几年来在这里所在的工作,我们为孩子带来了什么?其实还是屈指可数。”冉波说,工作调动了,心还在凉桥,想起那里的孩子,自己不放心,他离不开凉桥,还是得回去。
“开学没几天,大部分学生老是迟到,这是怎么回事?”2007年,冉波发现,学生们住得分散,距离学校最远的同学要走18公里山路,早上天没亮就得打着手电筒出门。大部分山民外出打工,学校70%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有的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住,有的寄住在亲戚家,还有个10岁的孩子独守三间木房。 “难道就让大山阻断孩子们的求学之路?可不可以让学生住校?”2007年,冉波向上级部门提出将凉桥小学办成寄宿制学校的想法,并遍访257名学生的家庭,一家一家做工作。最终这个想法得到领导和当地群众的一致认可,寄宿制学校办起来了。
太阳山上的“行者”
当年10月份,首批寄宿制学生42人入住学校。冉波和学校老师一起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家访历程,与家长们面对面交心,化解了家长的疑虑。2009年,凉桥小学合并了下辖的三所村民小,住校生增至96人,冉波与11位教师支撑起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秀山县教委负责人介绍,冉波一直以来坚持家访,目前学校273名学生,冉波不仅能清楚的记得他们叫什么名字,还知道他们各自的家庭住址以及家里的情况。每年,冉波的家访次数都在400次以上,保障每个学生家里至少去一次。当地村民说,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冉波带着老师们在太阳山上行走,为了不影响第二天教学,冉波和老师们家访完不管多晚都要回到学校。
对于家访,冉波有自己的见解:我们带去的不只是慰问品,更是一种关爱,让家长也看到希望。
一次夜间家访,冉波从狭窄的羊肠小道摔向山沟里的鹅卵石堆,造成盆骨左侧轻度骨折,如今骨折的后遗症还时常引来髋关节部位阵痛。还有一次,被一条大黄狗追赶,不得不跳下近3米高的烂田。交通不便,徒步家访,冉波和老师们的脚底多次被磨破,长时间的疲劳和熬夜,致使他头发越来越少,眼镜度数越来越高。这样的故事,在冉波身上有太多的回忆。但是他从不言苦,而是在心灵深处拷问自己,能为大山里的孩子做些什么。
这里有父母般的温暖
寄宿制学校的成功开办和全校老师的细心走访,让太阳山村民看到了这所学校的风貌与情怀,他们对学校的信任有目共睹。越来越多的当地村民把孩子交给了冉波,交给了他们为之信任的凉桥小学。现在,这里的学生总人数增至273人,住校学生近170人,全托学生58人。
冉波介绍,何小燕和欧玉英是学校的生活老师,孩子们每天晚上8点开始洗漱准备就寝,这个时间也是何小燕和欧玉英最忙的时候。
“住校的孩子大的10多岁,小的还不到6岁。”欧玉英说,为了防止热水烫伤孩子,她和何小燕将174个孩子排成两行,每人负责一头,把调好温度的热水一瓢一瓢分给孩子们。等8点半孩子们都睡下了,她们再来收拾洒满水的过道。
“每天几乎都要忙到10点多才能休息,但12点时还要叫醒较小的孩子上厕所。”欧玉英说,到凌晨2点她们又得起来,给孩子们盖被子,同时再让几个爱尿床的孩子上厕所。
冉波告诉记者,在住校的孩子中有50多个是全年住在学校的留守儿童。为了照顾好他们,这些孩子的衣服都是何小燕和欧玉英保管的,她们会根据气温给孩子们增减衣服。为了照顾住校的170多名孩子,何小燕和欧玉英两位老师都将自己的孩子送到了爷爷奶奶家。
有天晚上,冉波照例巡查寝室,发现学前班的郎成峰不在,他找遍了校园,最后在厕所找到了孩子——因为对环境不适应,孩子便秘了。冉波二话不说,蹲下身子,用手一点一点的帮他抠出大便。
“冉老师就像我们的亲人一样,我们都乐意住在学校。”一位学生这样说到。
大山阻隔不了关爱的到来
凉桥小学教师团队多年来的辛勤付出,对孩子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引起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大力资助。自2010年秋期起,学校的一切悄然变化。重庆市政府、市教委、秀山县政府、县教委累计投入330余万元新修了标准的学生宿舍、学生食堂、教师周转房,硬化了操场,校园面貌焕然一新。现在,学校里亲情视频聊天室、图书阅览室、班班通、校园广播等现代化的设备,一应俱全。
如今的凉桥小学已然成为秀山县山村教育的一张名片。
2011年5月,县委书记代小红亲自去凉桥小学参加了集体生日晚会,并于2011年6月亲自带领凉桥小学的全体教师参观旅游新重庆,与每一位教师合影留念。老师们都说:“是因为留守儿童的培养教育,是因为我们自身的努力,才有了这从教以来的特殊待遇!”
中央电视台、重庆电视台、重庆广播电台、重庆商报、秀山电视台、秀山社区网等各家媒体对凉桥小学的留守儿童教育和冉波的个人事迹先后进行过采访报道,也加大了对学校的宣传,畅通了社会对凉桥小学的资助渠道。
2011年6月,重庆丽景中交置业有限公司捐赠280套全新课桌椅;2011年7月,由秀山县建委对教学楼室内外进行全面翻新装修;2012年3月12日,重庆天骄公司为凉桥小学捐赠1辆长城皮卡生活用车,并以后每年资助现金6万元;2012年9月,总价90万元的标准学生食堂工程竣工。
学生康文浩的爷爷一进校园就禁不住感叹:“现在的学校,纯粹找不到我们以前读书时的影子了,今天的学生,真是太幸福、太幸福了!”
学校设施设备的相继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配套跟进,营造出了良好的育人氛围,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幸福感明显增强。凉桥小学的学生主演的电影《指间太阳》作为党的十八大献礼片,也极大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现在,凉桥小学还开展起各种兴趣小组活动,既丰富了学生课余的生活,又缓减了他们的学习压力,使学生的整体成绩得到了提高。同时,凉桥小学的教师团队已将“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幸福的童年和美好的明天”作为全新工作的理念,期望实现“引领秀山县,示范渝东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