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安部南京警犬研究所导盲犬训练基地,2岁的在训导盲犬拉布拉多菊斯男和训导员在一起(10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拥有一条导盲犬,能够自由安全地出行是许多盲人的梦想。
据悉,我国有1000余万名视力障碍人士,每年有几万人申请导盲犬。南京、大连等地的导盲犬培训基地是国内导盲犬领域的先行者,不同的发展模式,却遇到相同的“瓶颈”——资金问题。
公安部南京警犬研究所导盲犬培训基地于2007年与上海市残联合作开始培训导盲犬,按照订单确定数量,由上海市残联提供资金支持,培训出的导盲犬供上海盲人免费使用,南京市7万多名盲人却无法申请。“基地在南京,本该是得天独厚的条件,如果能解决资金问题,我们很期待为南京市盲人服务”,一位警犬研究所导盲犬培训基地负责人表示。
大连导盲犬培训基地从2010年开始运营,资金方面也有困难。大连基地的导盲犬免费面向全国盲人,没有地域的限制,故而申请人数非常多,许多盲人只能按照各自的条件排队等候。
一条合格的导盲犬要通过服从训练、基本行走、实地行走、配对使用训练、复训等课目,培训周期1年左右,成功率约50%。训练周期长、淘汰率高、人工费、卫生防疫费等问题使得培训一条导盲犬的成本高达10多万元。
专家表示,要解决导盲犬的供需矛盾,让导盲犬普及,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可以逐步在资金和政策上倾斜;加大宣传,引起更多爱心企业和志愿者的关注,增加社会捐赠;加大科研力度,稳定犬源和质量,研究更加科学的训导方法,提升成功率;鼓励、规范导盲犬培训基地的建设;提高公众对导盲犬的认知和接受度,让导盲犬“无障碍”出行,让每一个有需要的盲人能够尽早地拥有第二双“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