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1月9日讯 11月7日,国际金融论坛(IFF)第12届全球年会在北京开幕,年会主题为“世界增长新动力”。本届年会着眼于国际金融危机后时代世界经济增长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聚焦中国经济的机遇与挑战,通过主旨演讲与讨论、圆桌会议等形式,与100多位全球财经领袖的高层对话,对如何加强全球多边合作、发展实体经济、创新金融服务等全球金融改革与发展的中心议题展开深层次剖析与解读。IFF常务副理事长兼商业理事会主席、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陈经纬在8日“全球贸易投资新动力”分论坛上发表题为“积极应对国际贸易环境的新变化”的讲话。以下是讲话全文:
当前,世界贸易领域有这样几个特征:一是当今全球贸易规则,是二战以后在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开展的基础上,由发达国家制定的,延续至今。二是眼下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全球贸易及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物美价廉产品的主要供应者,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参与修改国际贸易规则的呼声日益强烈。三是WTO影响力日益减弱,多哈谈判进展甚微,几乎停滞不前。国际贸易“杂乱无章”,似乎失去前进方向。四是全球贸易规则的谈判重心已经由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延伸到技术、环境、劳工、金融、投资等诸多方面,难度加大。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以来从未遇到过如此巨大的挑战。20年来,作为全球参与国家最多的多边贸易机制,WTO为建立全球统一的经贸规则,致力于破除贸易壁垒和消除非关税壁垒,发挥了独特作用,取得了积极成果。15年前开始的多哈回合谈判是促进WTO成员削减贸易壁垒,旨在以更公平的贸易环境促进全球特别是较贫穷国家的经济发展。这本是造福全世界的谈判,但由于WTO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非常不平衡,各国的诉求千差万别,多哈回合谈判没有取得成功。
在此背景下,世界众多国家和地区商谈和签署双边和区域性贸易协定如雨后春笋出现,且不断增速。截至目前,全球双边和区域性贸易协定多达300个。不同于WTO的多边贸易谈判,双边和区域性贸易协定体现出许多新的趋向,如TPP不仅将降低乃至取消商品的关税,还涵盖了安全标准、技术贸易壁垒、动植物卫生检疫、竞争政策、知识产权、政府采购、争端解决,以及有关劳工和环境保护的规定,标准之高和覆盖领域之广,远超一般自贸区协议。可以肯定,双边和区域性贸易协定的大量出现,将会逐渐影响和改变现有的贸易体系、规则和格局。
中国一直是全球贸易规则的积极拥护和倡导者,加入WTO之后,中国的贸易从2001年的43%上升到了2006年的70%,贸易一度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之一。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虽然放缓,特别是进出口增幅近年一直在下滑,但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和最大制造业国家,我相信,中国仍然有信心、有能力为建立新的贸易体系和格局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一,现正在积极地参与双边和多边自由贸易协定非常有必要。首先积极推动亚太自贸区谈判,这将会是全球最大的自贸区;其次积极促成RCEP的尽早实现,这将是亚洲区域最重要的自贸安排;三是进一步提升现有但水平不高的自贸协定,与时俱进,真正发挥其促进合作的应有作用;四是积极准备迎接新的自贸协定谈判,如中印自贸协定,中印是第一第二大发展中国家,中印自贸协定将有助于发挥两国的合作潜能;五是坚持“多双边并行原则”,只要有需求,并有助于经济发展和国际经贸合作,都要积极参与,并尽早予以促成;六是不断提高经贸规则水平。
十多年来,中国多双边自贸协定建设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自贸伙伴现已遍及亚太、拉美和欧洲。目前,中国在建自贸区19个,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这些自贸协定对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彼此间的经贸合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RCEP覆盖总人口将达近35亿,约占世界人口的一半,GDP总量约占全世界近30%,将提高亚太与全球GDP2.1%和1.4%。我们有理由相信,RCEP成员携手将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和提高自贸协定水平。
第二,抓紧落实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具体项目迫在眉睫。“一带一路”连接东亚经济圈与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以及正在发展的非洲,涵盖44亿人口,GDP规模逾 20万亿美元,发展潜力巨大。“一带一路”开局很好,今年前9个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华投资增长18.4%;中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沿线的48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同比增长66.2%。当前,“一带一路”正在由战略构想步入全面实施阶段,力图构建全球高标准自贸区网络,最终建成“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FTA)。“一带一路”区域国家的经贸合作,将以推动实现区域内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民心相通、资金融通为重点,依托沿线基础设施的互通互联,对沿线贸易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探索互利双赢的经济增长模式,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促进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建立,有助于构建新的全球经济大循环,最终也会影响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现在的问题是,应当从具体项目上抓落实、求突破。
第三,加速国内自贸区的建设和改革与国际经贸规则对接。自贸区建设成为中国顺应全球化、区域化潮流,以扩大对外高水平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促共赢的战略举措。目前,中国已拥有上海、广东、福建、天津四个自贸区,同时向全国推广、复制。中国国内的自贸区建设正在走向网络化的新阶段,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更大范围的改革试点正在稳步推进。自贸区承担了改革试验田的重任。在自贸区范围内,不仅推行金融、贸易改革试点,其也在法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等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这不仅是中国融入国际服务贸易和投资体系全球化战略新框架的表现,也是推动国内经济转型的需求。自贸区必须制定清晰的战略和规划并加快推进步伐,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领域,继续提高贸易投资自由化标准,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竞争带动产业升级。在知识产权、劳工、环境标准和规则一体化方面,应依据实际尽可能向国际标准看齐,进一步加快国企改革步伐,推动改革进程,更好地与国际经贸规则对接。
第四,继续支持WTO在全球贸易体系和格局中的作用为贸易投资规则奠定基础。当前,虽然多双边机制层出不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WTO的全球贸易规则体系。但是WTO仍具有不可替代性,其确立的“非歧视性原则”“公平贸易原则”和“透明度原则”,是世界各国遵循的最基本贸易规则,其拥有的最惠国关税(MFN)是全球使用频率最高的优惠关税,其争端解决机制在全球范围拥有约束力,WTO确立的原则仍是国际贸易的发展方向。作为WTO成员,中国一直秉持开放的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我相信,中国将继续倡议和共同推动WTO多边贸易的谈判,在各个自贸区的基础上,推动建立更广泛的自由贸易市场。同时我也相信,区域自贸协定的大量出现,将为未来区域合作和区域之间的对接打下基础,为统一全球贸易投资规则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