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讯 近日,在我国援助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等非洲国家抗击埃博拉行动胜利一周年之际,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解放军302医院王锦秋、洪建国所著长篇报告文学《大国担当》,这是我国首部全景反映解放军援塞医疗队抗击埃博拉疫情的长篇报告文学,也是我国首部由援非抗埃队员通过“兵说兵事”形式自行撰写的纪实文学,详尽记录了这场波澜壮阔的国际救援行动。
一场彪炳史册的国际大营救
时光匆匆,把时光拉至2014年春天,超级病毒埃博拉席卷非洲,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惨遭吞噬。为彰显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和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从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解放军第三○二医院独立抽组的解放军援塞医疗队114名队员,分3批队员在西非塞拉利昂疫区接力奋战的185天,他们把自己当成国家的“代表队”、军队的“仪仗队”和完成任务的“战斗队”,直面生死,忘我工作,始终坚持零距离观察治疗,以实际行动彰显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精神,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和中国军队的良好形象,展示了中国速度、中国标准、中国技术和中国精神。解放军3批援塞医疗队结束为期半年的抗埃任务后,我国又从江苏、湖南组建医疗队援塞抗埃,三○二医院又抽调8名医护人员全程指导地方医疗队继续开展工作,共同谱写了一部中国人民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史诗。
历史永远会铭记这一伟大壮举,援助非洲抗击埃博拉疫情,这是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卫生援外行动,实现了“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体现了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中非友好情谊,展示了我人道主义和负责任大国形象,赢得了世界卫生组织、受援国家政府和人民的广泛赞誉,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好评,历史意义深远重大。
一曲大国担当的正气歌
该书采用现场纪实的非虚构文学表现手法,收录了大量采访素材和一线场景资料,作者从“超级病毒”埃博拉写起,从“钻石之国”经受“灭顶之灾”,危难时刻“中国来了”拉开这场生死大救援的序幕,重点以首批援塞医疗队抵塞“杀出一条血路”,改建中塞友好医院成为埃博拉留观中心;第二批援塞医疗队把中塞友好医院留观中心转型成为留观诊疗中心,在疫区“坚守主阵地”;第三批援塞医疗队在中塞友好医院埃博拉留观诊疗中心全力收治埃博拉患者,英勇无畏地“抢夺制高点”,以此作为“三次战役”着笔,集中展现了抗埃勇士们一个个生动感人的事迹。书中还有中国第四批、第五批援塞医疗队“战斗仍在继续”的章节,以及引发作者“大国的思考”的篇目。该书客观阐述了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处处彰显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和历史担当,还独辟蹊径介绍了塞拉利昂的风土人情,该书名字磅礴大气,内容真实感人,文笔流畅细腻,是一部集文学性、艺术性、历史性于一体的佳作。日前,该书成功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文艺原创规划。
一部冒着生死抢救出来的作品
为全景纪录这段珍贵的“援非抗埃”历史,王锦秋、洪建国两位援塞医疗队员,在疫区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多次深入埃博拉病房采访埃博拉患者,还采访了中塞双方医务人员、塞拉利昂政府官员、使馆工作人员、中资企业员工等,积累了大量素材。回国后,两人继续采访了一大批队员,历时一年时间潜心创作出这部39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大国担当》,可以说这是作者“冒着生死抢救出来的文字”。
记录一段历史,留下一生回忆。本书作者王锦秋、洪建国是解放军援塞医疗队队员,两人都热爱文学创作。王锦秋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发表长篇小说《雪落花开》,中短篇小说集《露水街之恋》《花开的声音》,获全军文艺优秀作品奖、总后军事文学奖。洪建国长期在宣传部门工作,在各类媒体发表文章3000余篇,曾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奖、总后军事文学奖等30多个奖项。他们在西非塞拉利昂与队友一起亲身经历了这场撼人心魄的生死大考验,共同见证了这场彪炳史册的国际大救援,并且用手中的笔和照相记录下了援塞抗埃的每一个感人瞬间,让广大读者更加认识和了解了中国军人在没有硝烟的战场,在远离家乡的异国,如何用他们的大义担当、牺牲奉献、仁心仁术,创造那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李保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