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磅礴有主峰

体制机制 浙江优势

革故鼎新勇向前:全面深化改革的浙江实践

  德清县洛舍漾全面落实“河长制”,推动治水常态化长效化。谢尚国摄

制度创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

今年7月,省委、省政府印发《浙江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全文8000余字,“制度”一词共出现92次,成为最显著的高频词。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抓体制机制建设这一关键,是浙江一大亮点和优势。

早在2003年,在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习近平同志全面系统总结了浙江发展的八个优势,提出了面向未来发展的八项举措,即“八八战略”。其中首要优势就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体制机制优势”。这为浙江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

体制机制创新,体现的是牢牢把握改革规律的智慧,是敢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的魄力。

“最多跑一次”,浙江“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内容。这项改革,是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凝聚浙江改革经验,撬动各方面各领域改革的重大举措。改革关键之一,就在于打破部门间藩篱,实现部门间规章制度对接、流程整合和信息共享。

全面推进,善作善成。我省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深入推进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为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内生动力。

——经济领域,围绕“三权到人(户)、权随人(户)走”,我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通过改革赋权转型强农。“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商事登记制度等多项改革,7月1日起,全省范围内率先实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海宁等地率先开展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唯一试点省份花落浙江。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2016年12月,我国首条民营资本控股的高铁PPP项目,在国家民间投资创新综合改革试点台州开工。

——民主法治领域,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抓手,深化政府自身改革。“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取得积极成效。建立健全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和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双联系”制度。在全国率先制定省委、省政府、省政协年度协商工作计划。出台防止冤假错案33项制度。乐清市“警察出庭作证制度”,成为全国司法体制改革一个亮点。

——文化领域,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出台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双十举措”。完善互联网管理体制机制。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大力推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出现在温州市区的“城市书房”,成为我省公共文化服务改革的新探索。

——社会领域,2017年是浙江高考综合改革全面实施第一年,统一招考不再分文理、不再“一考定终身”。作为全国公安改革4个综合试点省份之一,自今年起全面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户口登记制度。全面推进医疗卫生资源“双下沉、两提升”。健全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机制,推进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基层治理体系“四个平台”基本建成,将进一步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生态文明领域,建立完善“源头严控”“过程严管”“恶果严惩”“多元投入”的体制机制,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完善新型环境准入制度,全面推行区域能评和环评改革。完善环境监管制度,健全打击环境犯罪协作机制和部门间案件移送机制。

——党的建设和纪检领域,作为全国试点之一,今年6月底,省、市、县三级监委已全部组建完毕,并全面履行监察职能。我省修订完善了市、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实施办法,实施分类考核。落实各级党委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强化领导班子成员的“一岗双责”。改革和完善纪检监察派驻(出)体制机制。进一步改进巡视工作制度,实现巡视全覆盖。

法者,天下之准绳也。法治化是浙江体制机制创新一大准则。今年5月,国内首个省级公共数据和电子政务管理办法——《浙江省公共数据和电子政务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浙江通过地方立法,为破解信息共享这一改革难题、我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建设提供法治保障。

增强群众获得感

民心所向施政所在

“获得感”一词,诠释着改革永恒不变的价值底色。

如何增强群众改革获得感?浙江的答案是:民心所向,施政所在。

温州,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先发地区,民间资金充裕,民间金融活跃,却也存在投资难、融资难、监管难等诸多难题。

堵不如疏,疏不如导。2012年3月,温州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正式设立。5年来,温州已初步探索出金融风险处置、民间融资规范、金融服务实体、壮大金融组织、地方金融监管5条新路径,纵深推进金融综合改革。

特别在民间融资规范方面,打破民资进入金融业的“玻璃门”,温州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已超400亿元;推出全国首部金融地方性法规《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促进民间借贷规范化、法制化;首创“温州指数”,促进民间融资利率阳光化,在温州及全国区域民间金融市场发挥交易价格的“指示器”和“风向标”作用……

我省各级党委、政府不仅坚持问题导向,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而且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到政府决策中来。

自温州沿海岸线向北约150公里的宁海县,民生实事代表票决制已实施10年。

群众急需政府做什么实事,请人大代表来票决;政府如何实施实事工程,人大代表全程追踪监督。这是宁海改革的经验。今年3月,省人大常委会在宁海召开现场交流会,我省市、县、乡三级全面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

浙江群众参与政府决策还有另一种重要载体:每年要实施哪些实事项目,省政府都会提前通过网络等渠道征求,群众投票集中的民生实事,将被优先列入省政府工作报告;每到年中、年末,省级政府又会公布民生实事落实“成绩单”,接受群众监督。

人民是改革的主体。在浙江,群众越来越多地直接参与到改革推进过程中。

三百里浦阳江,从污水横流回到清波荡漾,成为浙江转型升级的一个样本。

“这两年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原来旧的生产经营模式已不适用。我干脆转行做和生态有关的事。”浦江县浦阳街道铜桥村,曾从事水晶机器配件生意的郑建鹤租下一栋民宅,办起农家乐,生意红火。

治水没有旁观者,人人都是行动者。在浙江,类似郑建鹤的例子比比皆是。河长制等发端于最基层的创举甚至已上升为国家制度。不管是“五水共治”“三改一拆”还是“最多跑一次”改革,群众一直是浙江全面深化改革的澎湃动力。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