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振钢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 李志全 摄
中新网郑州10月12日电 题:(十九大代表风采)麦田“守望者”茹振钢:牢牢握住小麦的“话语权”
中新网记者 李志全
茹振钢从小挨过饿。他对小麦有着不一样的感情。
“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兄弟姐妹多,小时候没吃过几顿饱饭。”
茹振钢1958年出生于河南沁阳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家里兄弟姐妹多,他从童年到少年,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吃饱饭。
1978年,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二年,茹振钢从当地80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为了实现儿时梦想,他填报志愿时选择了农业院校。
毕业即投身农业,他梦想着有一天,让更多的人吃饱饭,不让父老乡亲们饿着肚皮过日子。
如今,这个梦想早已照进现实。
作为河南科技学院教授,全国著名的小麦育种专家,由茹振钢培育的小麦品种“矮抗58”播种面积最多时占全国小麦播种总面积的十分之一。2014年,他因在小麦育种上的杰出贡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今年被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
“挤掉洋品牌,让农民种上自己当家做主的小麦品种,走到哪里都有说不出的自豪感!”茹振钢自豪地说。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在茹振钢看来,“中国人必须牢牢掌握住小麦的话语权,才能把粮袋子抓在自己手里。”
育出好种子,也成为茹振钢30多年来孜孜不倦的追求。
为了确保科研数据的完整和准确,几十亩的实验小麦,他曾一株株地手工脱粒,风里雨里,一干就是个把月。
暑去寒来,他走了一村又一村,厚厚的笔记本上记录着不同地区小麦的生态环境,记下了各地区主要小麦品种的生物特点及生产水平。
无论是小麦刚入土的秋冬季节,还是热浪滚滚的麦收之际,田野里总会出现他的身影。他对小麦如痴如醉,成了一名不折不扣的麦田“守望者”。
熟悉茹振钢的人都开玩笑说:“茹教授和小麦可有感情了。”每年大年初一,茹振钢上午回老家过年,下午就忍不住赶回实验室。“一年365天,我一天也离不开小麦。”他说。
正是因为对小麦的这份痴这份情,使茹振钢在小麦育种和推广领域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
针对中国最大麦区——黄淮麦区的生态特点和生产需求,先后培育并推广了百农62、百农64、百农160、矮抗58、百农418和百农4199等一系列小麦新品种。特别是矮抗58小麦新品种,荣获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截至到2016年累计种植面积近3亿亩,增产小麦121.1亿公斤,增产效益达300多亿元,为国家粮食核心区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茹振钢并没有因此止步。在他看来,解决中国人吃饱的问题后,还要考虑如何吃得好、吃得健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