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摆弄着眼前的玩具,将小塑料环一个接一个穿到塑料杆上。他两臂和双手均有残疾,只有几根指头可以灵活运动。他乐此不疲地重复着这个动作,偶尔有塑料环掉到地上、滚远了,就迅疾跑过去,扭着身体捡起来。


昨日,北京市儿童福利院,老师在教孩子们使用乐器。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飞

7岁以下可按规定提出申请;市儿童福利院养护近400名孤残儿童,将再办一所残疾儿童康复中心

小男孩摆弄着眼前的玩具,将小塑料环一个接一个穿到塑料杆上。他两臂和双手均有残疾,只有几根指头可以灵活运动。他乐此不疲地重复着这个动作,偶尔有塑料环掉到地上、滚远了,就迅疾跑过去,扭着身体捡起来。

这是发生在北京市儿童福利院福娃娃特教幼儿园教室里的一幕,小男孩的玩具是为训练他双手的灵活度而设计。

昨天,北京市儿童福利院举办媒体开放日活动,记者近距离探访了这个住着近400个孩子的北京“孤残儿童之家”。

根据儿童疾病程度划分12个区照顾

北京市儿童福利院大院里,建有居室楼、医疗楼、培训楼等主体设施,总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住在这里的近400个孩子,92%以上有不同程度的智力残疾或肢体残疾。

他们大多出生就被遗弃。他们经常把照顾他们的工作人员唤作妈妈,而爸爸,是从来没有的。

根据孤残儿童的疾病程度和依赖程度,这些孩子被分在12个区。每个区的孩子都有各自的照料、教育,乃至饮食的规范。

“我们有营养师和医生,为孩子搭配不同的食品。0到14岁的孩子,牛奶都要分很多种。”北京市儿童福利院副院长周琼介绍。

该福利院社工科负责人文晓兰说,福利院里每10个孩子会配备6名工作人员。

昨天下午在教室里,5个孩子围着桌子做游戏,两名工作人员穿插其间。而在另一个康复室里,一个孩子在做力量训练时,两名工作人员在一旁协助。

“很多人来这里参观,最深的感受就是孩子们特别阳光。”该福利院残疾儿童康复示范中心管理员郭健感慨,工作人员最大的忌讳就是说傻笨、残疾,“已经磨炼得没有脾气也没有分别心了,孩子们不会有不如人的感觉。”

可收住7周岁以下本市户籍残疾儿童

周琼介绍,从2015年年底开始,该院启动社会化转型改革发展试点工作。

改革的动因,是随着北京市各区陆续建立儿童福利机构,每年进入市儿童福利院的人数越来越少。为了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该院启动三项主要改革。

首先是建立家庭无力照料残疾儿童养育区,面向全社会提供30张残疾儿童床位,有需要的北京家庭可根据福利院2016年11月14日发布的《北京市儿童福利院收住家庭无力照料残疾儿童申请登记的公告》进行咨询。

公告中指出,家庭无力照料残疾儿童,是指因自身残疾导致康复、照料、护理和社会融入等方面困难造成家庭无力照料的7周岁以下本市户籍残疾儿童。

另外两项改革是申办针对本院儿童的特教幼儿园,再办一所面向社会的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利用该院软硬件设施和人力资源优势,为社会提供服务。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