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9日,纪录片《揭秘日军“慰安妇”制度暴行》首映式在北京举行。中国网记者 董小迪 摄

中国网新闻11月30日讯(记者 董小迪)2017年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发生的第80年,也是日军“慰安妇”制度建立80周年。为从制度层面深刻揭露日军暴行,南京广播电视台纪录片团队创作了五集文献纪录片《揭秘日军“慰安妇”制度暴行》,并于11月29日进行了首映。

“片子里慰安妇老人们的自述让我印象深刻,看完之后我很震撼、很痛心,但更多的是愤怒。”前来观看纪录片的邓女士告诉中国网记者。

“我们创作拍摄南京大屠杀题材的纪录片,是为了还原历史、警示后人,传递牢记历史、珍爱和平的理念,”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曹路宝说,“80年前的战争创伤不能忘记,80年后的南京更理解和平的深刻含义,更懂得和平的珍贵。”

纪录片揭“慰安妇”制度本质

《揭秘日军“慰安妇”制度暴行》纪录片共分为五集,从“慰安妇”制度的起源、建立及实施角度入手,运用世界各地的历史文献档案、证人证言、影像资料和物证,深刻揭露了“慰安妇”制度对各受害国妇女和人民所犯下的罪行,揭露了日军性奴隶制度的罪恶。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会长、常州大学近现代史与红色文化研究院院长朱成山教授认为,“慰安妇”不是某支日本部队的个别行为,而是日本整个国家、军部所做的制度安排,是一种制度性犯罪,是日本国家的犯罪。

“我们想通过这部纪录片让所有人真正地认清这一制度,让人们了解战争的凶残。最重要的是让日本政府认识到推行这种制度是灭绝人性的,让他们认清自己的罪行,承认事实并悔罪。”纪录片导演、南京广播电视台专题部主任张建宁告诉记者。

中国“慰安妇”受害者诉讼代理人、北京市方元律师事务所律师康健指出,“慰安妇”制度不仅对当事人,而且对她们的后人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然而战争结束70多年来,日本政府始终没有对此承担责任,在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中,这段暴行也被掩盖了。

“我们应该牢牢抓住日军‘慰安妇’制度的核心是国家犯罪这一点,来敦促日本政府承担责任。”康健说。

朱成山在观影后提出,希望纪录片能运用网络、融媒体等多种传播手段,同时增加日语、韩语、英语等语种的配音,在海外进行宣传,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

据悉,该纪录片将于2017年12月11-15日国家公祭期间,在央视4套《国家记忆》栏目播出。

保存在美国国家档案和记录管理局的一张照片:在中国松山战场上的日军“慰安妇”

抢救性拍摄发现新线索

“这部纪录片在用历史铁证揭露日军暴行的同时,还对现今日本政府和右翼势力的一系列行径进行了有力批驳,把历史和现实紧密结合在一起,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流的当今世界,可以引起人们对军国主义的高度警觉,兼具史料价值与现实意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胡占凡说。

作为首部深刻揭露二战中日本政府及军队建立“慰安妇”制度的纪录片,《揭秘日军“慰安妇”制度暴行》围绕日军“慰安妇”制度的脉络和危害进行了深入采访。

张建宁介绍,主创团队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走访了上海、山西、韩国、菲律宾、荷兰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采访拍摄国内外幸存的“慰安妇”20余位。采访学者、研究者、政治家,拍摄各地日军慰安所旧址,收集相关影像及文字资料。

“我真的很佩服这些老人,她们能勇敢地站出来就非常不容易了,”通过接触,张建宁发现不少当事人身心受到了很大伤害,觉得在社会上抬不起头,“虽然有好心人帮助,但大部分老人都生活在边远的地区,与社会接触不多,生活也很困难。”

“这部纪录片的价值很大,‘抢救性’地发现、征集、拍摄了一批珍贵的‘慰安妇’影像资料,还发现了一些包括海外幸存者在内的新线索。”朱成山说。

张建宁表示,由于时长原因,纪录片只呈现出了采访素材的一部分,日后,主创团队还将通过电影、微型纪录片等形式,呈现出更多的素材和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