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有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直面安全短板勇担政党责任
陈向阳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世界政治所副所长、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具有丰富的安全内涵,应深入领会,直面挑战,统筹兼顾,通过打造“安全共同体”,助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安全包括由高到低的三个层次
一是顶层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匹配的“人类安全”,堪称世界的“最大公约数”,其源于地球的唯一性,各国、各党、各族均处同一个地球,可谓同“球”共济、休戚与共,包括共同面对气候变化、地震海啸、核安全、外空环境的不确定性(如小行星)、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金融危机等诸多全球性挑战。
二是中间层的“国际安全”,指国与国之间的安全关系与状态,包括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在传统安全上竞争性较强,在非传统安全上竞争性较弱。
三是底层和“接地气”的“国家安全”,指主权国家的独立、领土完整、社会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此乃“人类安全”最基本的单元和“细胞”。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统筹兼顾上述三个层次的安全,并以国家安全为起点,以国际安全为途径,以人类安全为依归。
二、安全乃人类命运共同体五大支柱之一,打造“安全共同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厦”包括五大支柱,其中:政治与伙伴关系是根本,经济与互利合作是基础和纽带,文化与文明对话是精神寄托,环境与生态文明是物质依托,而安全与和平共处则是保障和前提。
在五大支柱之中,相对而言,尤其是就现实情况来看,安全堪称“短板”、难点、痛点,安全困境、安全威胁、安全博弈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制约因素,也将是难啃的“硬骨头”和工作重点。
特别是,当前国际安全环境趋于复杂严峻,霸权主义、强权政治、零和游戏、冷战思维、反全球化的保护主义等沉渣泛起,美国特朗普政府近来接连推出《国家安全战略》、《国防战略》、《核态势评估报告》,无不以中、俄为所谓的“主要竞争对手”,极力扩军备战,妄图主导世界。
由此可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打造“安全共同体”,而打造“安全共同体”需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
三、习近平总书记政党对话会主旨讲话为打造“安全共同体”指明方向
2017年1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开幕式发表《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主旨讲话,先后两次论及安全问题。
首先是在描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四个世界”之中,其中第一个即为,要在安全上努力建设一个“远离恐惧、普遍安全”的世界,包括:人类生存在同一个地球上,一国安全不能建立在别国不安全之上,别国面临的威胁也可能成为本国的挑战。面对日益复杂化、综合化的安全威胁,单打独斗不行,迷信武力更不行。应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营造公平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共同消除引发战争的根源。
习近平总书记这一深刻阐释针对性极强,其针对的是强权政治、霸权主义、单边主义、穷兵黩武及所谓的“绝对安全”,堪称破解“安全困境”的治本之道。
其次是在承诺中国共产党将一如既往对世界作出的“三大贡献”之中,其中第一个即为“世界和平安宁”作贡献,包括:中国共产党人深知和平的可贵,也具有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主动参与国际热点难点问题的政治解决进程。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四、勇担大党重任,引领安全对话
展望新时代,引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任重道远,中国共产党将顺势而为、趋利避害,扬长(经济合作等)补短(安全短板)、兼善天下,其要有三:
一是坚持内外兼修、“内圣外王”。对内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对外努力促进国际安全、有效抵制零和游戏,积极引领各党、各国共同致力于推进人类安全。
二是重点围绕“安全观”展开交流对话,破解思维定式与“安全困境”。一方面,主动对外阐释习近平总书记“总体国家安全观”重大战略思想,即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安全为保障,以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兼顾各领域的安全;另一方面,继续对外传播“新安全观”,谋求“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
三是对外以执政党为主、以参政党为辅、以权威智库为伴,就国家安全战略意图、国际安全环境等进行政党对话、智库交流,以增信释疑、求同存异、聚同化异。(责任编辑 郭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