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有理】正确理解和把握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内涵

发布时间:2018-08-04 08:30:0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杨献坤

杨献坤 偃师市纪委副书记、偃师市监察委副主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在最近召开的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他又强调“重整行装再出发,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

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需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丰富内涵,持续进行党自身的革命性锻造,把党建设的更加坚强有力。

一、如何理解全面从严治党中的“全面”

何谓“全面”?这里要注意区别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领导一切这两个概念。

党管和管党是两个概念,一个是向外,一个是向内。党管是说党的领导覆盖方方面面,这是制度层面的问题,是原则问题;管党是针对党组织和党员的,不是社会的方方面面,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属于自身建设,是治理层面的问题,是态度问题。管党是刀刃向内,党管是刀刃向外。党领导一切是政治上的领导,组织上的领导,思想上的领导,不是包办一切,不是以党代政。

所谓全面治党,指的是在党的建设领域要全面管党治党,不能遗漏任何一个方面,更不能单打一。具体说包括三个全面:一是从建设的内容上要全面,不能顾此失彼,就是在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当然全面中要有主次、有重点,其中政治建设就是重点,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带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二是从建设的主体上要全面,就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组织,从高级干部到普通党员,都要加强管党治党;三是从建设的任务上要全面,就是从党的建设的主线上要全面加强,即在长期执政能力、先进性、纯洁性建设上全面加强。

二、如何理解全面从严治党中“从严”

何谓“从严”?有人把从严理解为从重,有人把从严理解为从快,这都不对。

如果一个人违规吃一顿饭,你就把他开除党籍,你这不叫从严,你这样小题大做会丧失党心民心,损害党的执政基础;如果你今天发现他收受两万块,明天就开除他党籍,不按规定履行程序,你这就是无视党的组织原则,这都不叫从严。从严,就是不偏不倚,不搞下不为例,不搞特殊照顾,不搞虎头蛇尾。

如果说“全面”是从空间维度来把握治党的要求,那么 “从严”则可以理解为时间维度上来把握治党的要求,是从发展过程来说的。从严的第一个要求就是从小事抓起,从苗头抓起,不搞下不为例,不因事小而不追究,不能让小事发展成大事。规定就是规定,要做到令行禁止,不能嘻嘻哈哈,不能马马虎虎,要像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规定的那样,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把过去的宽松软,变成现在的严紧硬。

第二,从严要从对象上严起,不搞特殊。不单对一般党员干部要严要求,对成长为领导干部、高级干部的更要严要求,不能因人而异,不能有特权思想,特权行为。

十九大报告对双特现象专门进行了剖析,十九大报告的用语是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坚决二字,彰显治党的态度,激荡人心。

建党以来,建国以来,我们制定了大量的制度,来约束规范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为,而我们有些党员干部的作风纪律,反而不如建党初期、建国初期。这是为什么?根子就在特权思想上,制定制度的人不遵守制度,在工作和生活中充当两面人,想的和说的不一样,说的和做的不一样。

第三,从严要善始善终,不搞虎头蛇尾。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今天抓的紧,明天抓得松,或松一阵紧一阵,都不能体现从严的要求,就像新任中纪委书记赵乐际说的那样,全面从严治党,一刻都不能停歇。整顿作风,我们以前也搞过多次,也多次收到成效,但为什么屡次出现反弹,甚至问题越来越严重,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善始善终,没有把永远在路上的理念真正付诸实际。所以说从严就必须善始善终,只有善始善终,才能善做善成。

三、抓好治党,应把握好三个方面

1、坚持问题导向,把脉问诊找病因

问题导向是我们十八大以来正风反腐取得从未有过的成效的重要经验之一,存在什么问题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先解决什么问题,不回避不掩盖。

这正像一个人一样,有病了,不能乱治,不能一人害病,大家吃药,而要分清轻重缓急,先治急症重症,再治小病。

治党也是这样,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每个地方,每个单位,每个人都不一样,需要把脉问诊,辨证施治,先治标,再治本。不能一说查找问题和不足,就人云亦云,说一些不着边际的大路话,最后终将是不了了之。所以说要想把组织和个人存在的问题纠正过来,一定要认真分析,对症下药,不能走形式,走过场,这是治党的基础。

2、树立规矩意识,建章立制重落实。

先说规矩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这句话不仅是对党员干部的规劝和教育,也是一个普通人的做人规则,实际上是一个人的处世之道和生存智慧。如果大家都能够常怀一颗敬畏之心,行事有约束,心中有信仰,养一点浩然正气,守在规矩中,居在方圆内,那么就会安静长伴,美好常伴。

党员干部要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中,找到做人的自由,找到幸福快乐的源泉,度过一个智慧人生。

那么建章立制重落实要把握哪几个环节呢?

首先要把握一个度,制度制度,你这个制一定要适度。适度,就是要符合当前的实际,要接地气,只有符合实际的制度才是能落实的制度,只有能落实的制度才是实际意义上的制度。

其次是重落实。一是以上率下制度才能很好落实;二是经常开展制度回头干,保持制度的生命力。通过回头看,督促制度的落实;通过回头看,检验制度的科学性,看用不用结合实际及时修改。

3、践行使命担当,敢督敢查不停歇。

作为纪检监察机关,践行使命,就是理直气壮开展监督执纪问责,理直气壮的去管党治党。

首先要敢督敢查。我们正风反腐的第一个目标是不敢腐,要想形成不敢腐的局面,就必须有敢督敢查的态势,要想把压倒性态势变成压倒性胜利,是要有亮剑精神的。

敢与不敢是矛盾的对立面,你敢查,他就不敢腐,你不敢查,他就敢腐。过去我们经常说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腐败问题也是这样,在反腐败斗争中,亮剑精神是必须的。因为反腐败不是一时的工作,而是持续不断的斗争,这种斗争进行得如何不是优劣问题,而是存亡问题。反腐败斗争,在性质上是一场政治斗争,所以说作为纪检干部,一定要站稳政治立场,既要关注现在,也要立足长远,要有习总书记在十八届七中全会讲的“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的立于天地间的豪迈勇气。

其次要抓重点。就眼下来说要抓好两个重点:一是政治纪律,二是作风问题。

政治纪律是党组织,党员的政治言论,政治行动的规范,政治纪律是党的首要纪律,是党的全部纪律的基础。

过去一说腐败,就会和经济联系,和钱联系起来,政治纪律和政治腐败的纠正和治理大多停留在口头口号上,认为政治纪律多是路线问题,认识问题,大多靠学习教育来纠正,那么今后就要动用查处这个手段。

这既是新动向,也是新要求,纪检监察机关是政治机关,要积累这方面的经验,提高查处政治腐败案件的能力,这是新的使命担当。

再说作风问题。最近各个媒体都在登载习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批示,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批示的内容重点是针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中纪委负责同志也专门就此答了记者问,列举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种种表现。

最近中央针对作风问题的一系列举措,指向非常清晰,就是剑指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治理是真正的硬骨头,要比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困难得多。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是根源性的问题,尤其是官僚主义。在刚刚召开的中纪委二次全会上,明确指出反腐败更要反特权,为什么说更要反特权,而不说也要反特权,说明特权不反腐败就难除,特权是腐败产生的温床。根除了官僚主义,中国共产党就消除了四大危险,就走上了健康发展的康庄大道。

全面从严治党,关乎着党和国家的命运,关乎着中国梦的实现。十八大开始的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我们整顿作风的切入口和动员令,那么治理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则是十九大作风建设的第一刀,这第一刀,中央已经明确表态,先从中央、国家机关砍起。

相信在中央的带领下,官场风气会大为好转,政治生态会得到净化,社风、民风会得到根本性的好转,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将大大夯实。(责任编辑 蒋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