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深解】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民本情怀
戴庆锋 中国网时事评论员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9月20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改革重在落实,也难在落实。改革进行到今天,抓改革、抓落实的有利条件越来越多,改革的思想基础、实践基础、制度基础、民心基础更加坚实,要投入更多精力、下更大气力抓落实,加强领导,科学统筹,狠抓落实,把改革重点放到解决实际问题上来。
9月2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高质量发展、区域协调发展、自贸实验区改革创新以及金融机构监管等一系列议题,同时还审议通过了《关于改革和完善疫苗管理体制的意见》。与关系宏观发展环境的重大议题相比,中央将疫苗管理作为重大议题列入会议,无疑是对群众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视,是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兑诺,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政品格与情怀的具体实践。
以人民为中心,就要让改革为人民谋幸福,“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的发展事业面临着全新的压力和挑战,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也面临着全新的环境,这需要我们以更大的勇气和责任担当来不断全面深化改革。在这个关键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毅然带领全国人民走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洪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诸多领域上为我国改革发展事业谋篇布局,对收入分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环境治理、养老、食品药品安全等问题提出一系列改革举措,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反映突出的问题,让改革切中诟病、让举措造福民众,让人民成为改革的方向和目标。而这,不仅让我们看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和勇气,更看到了党中央以人民为中心的民本情怀。
以人民为中心,就要让行动的脚步时刻走在人民群众之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始终心系贫困地区、始终关注脱贫攻坚事业发展。十八大以来,从沂蒙山到井冈山,从延安杨家岭村到湘西十八洞村,从田间地头到灶台炕头,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已经遍布全国14个集中连片区。问寒嘘暖、闲拉家常,让我们看到了总书记平易近人的伟人品格;访贫问难、探望老孤,让我们感受到总书记深厚的民生情怀。几乎每年春节前后,总书记都亲自走到最基层、最贫困的地区考察,从生活困难到生产困难,再到发展规划,都一一细问并不时提出意见建议,不仅向贫困地区送去党中央的问候,也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事业发展指明了道路、指明了方向。
显然,以人民为中心已经成为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核心关键词。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人民作出庄重承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发出“我们要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铿锵誓言。而在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报告当中,“人民”永远是出现频次最高的词,在历年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民生”也始终贯穿于党中央的治国理政之中。从解决住房到增加就业,从普惠教育到完善医疗,从完善社保到扶持养老,“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从健康中国战略到乡村振兴战略,再到美丽中国建设,这些以人民为中心的战略举措更为中国人民擘画出新时代的宏伟蓝图。正是因为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发展实践,才激发出全国人民的巨大热情,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积蓄出磅礴伟力和不竭动力。(责任编辑 蒋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