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圆桌论坛举办
2018年11月13日,中国网举办“改革开放40周年——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主题论坛,邀请权威专家学者围绕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和经验这一主题,展开全面深入的交流与探讨。现将本次论坛嘉宾的主要观点摘要如下,以飨读者。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释放户籍制度改革红利
周天勇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原副院长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并提出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紧迫要求。全要素生产率本质上是一种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就要消除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这其中户籍制度改革尤为重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推进城镇化改革,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明显作用。
户籍制度改革是推进城镇化提速的重要举措之一。城镇化首先应当实现市民化。目前的城镇化多聚焦于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而真正让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进城,实现向市民的转化,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城市化。这样才能促进符合市场规律的人口要素流动,实现资源配置方式的优化。
中国的工业化成功不是建立在对外扩张的基础上
范勇鹏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院长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实现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中国经济过去近40年间的高速发展,正是因为中国没有照搬西方的经济学理论,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获得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纵观世界历史,能够一定程度上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大多依靠“外延式”发展路线,通过对外扩张、殖民、战争等手段积累财富,实现工业化。这是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剥削掠夺。近现代西方列强基本上都是借此发迹。
相比而言,中国是唯一一个跳出这种模式并成功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中国没有通过对外转嫁矛盾、通过战争殖民来实现工业化。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进行了有条不紊的发展规划,凭借庞大的国内空间实现内部积累和梯队式交替发展。今后,中国应继续沿着改革开放的方向,保持定力,稳步发展。
中国在全球格局变迁中迎来新的历史方位
傅梦孜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升,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外交也进入了崭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外工作经历了许多风险考验,打赢了不少大仗硬仗,办成了不少大事难事,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
今天,中国在全球力量格局变迁中正处于新的历史方位。一是从世界经济大国向全球经济强国转变。中国是一个世界经济大国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引领世界经济增长方面,中国是全球贡献最大的国家。二是中国正在由地区大国向全球大国过渡。中国经济规模总量已在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三是中国正由硬实力大国走向软硬实力并重的大国。作为一个大国,光靠提升硬实力仍不够,软实力也同样是一个崛起大国的应有标配。
中国的发展目标非常清晰,在各式舆论中能坚定信念
王四新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改革开放的实践,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在互联网时代,建设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的网络空间,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环境保障。
关于如何过好互联网这一关,中国具有坚强的自信。中国文化积淀之深厚,中国发展目标之清晰,这让中国能够在嘈杂的国际舆论中展现出稳定、坚定的意志和品格。在互联网治理方面,中国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成熟的理念和制度,中国敢于坚持这些理念,同时又根据实际需要,不断调整现有的方式方法,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互联网治理模式和道路。
中国将促进贸易平衡发展,向贸易强国迈进
白明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不仅不会关上,而且还会越开越大。中国坚定维护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但也要看到,当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思潮愈演愈烈。中国举办首届进博会,再次向世界展示了坚定不移坚持更高水平开放的信心和诚意。
在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中,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初,中国主要是积极融入国际市场,入世以后中国又积极融入到国际分工体系中去。时至今日,中国从以劳动力成本为主的传统竞争优势正逐渐转为国际竞争新优势,包括质量、服务、技术、品牌、标准这些方面的比较优势。
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发展了自己,中国已经成为贸易大国,今后还要向贸易强国迈进。未来中国将坚持实施扩大内需,在稳定出口的同时积极扩大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培养了庞大的科技人才队伍
郑永春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作出的重要论断。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但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同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要求还很不适应。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建立了一支庞大的科技人才队伍,建立了完整的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因素,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研发机构,都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支庞大的人才科研队伍,就是我们国家将来进行科技创新,或者下一阶段科研研究的人才基础。但不可否认的是,科技人才在发挥自身作用的时候,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科研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还有待完善。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尚不掌握自主话语权,这的确会影响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杨新华 中国网副总编辑
中国网副总编辑杨新华在总结发言时强调,眼下距离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还有30年左右的时间,这30年我们可以大有作为。回顾历史,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新中国成立走了接近30年,建国后又经历30年我们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找到了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今天改革进入深水区,开放迈向新阶段,我们需要更多的探索来凝聚起更广泛的社会共识,向“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不断迈进。(责任编辑 蒋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