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创新的要素:“思”与“行”
——参加“青春·奋斗——‘青年传习社’走进北京交通大学”线下分享活动体会
陈慧欣 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创新发展,在多次讲话和论述中反复强调“创新”,创新涉及科技、制度、文化等多个领域。本次活动的主题是“青春﹒创新”,在本次活动中,四位专家学者均对创新的重要性及青年如何创新进行了阐述,而在此过程中,也引发了我的思考。
如果你问我,当下青年创新最缺乏什么,我会说其一是大胆地思考。当下青年并不缺乏“思考”,作为一名青年学生,我们总能或多或少地从所学知识中引发自己的思考,但是大部分人的“思”仅仅转瞬即逝罢,或者是趋于保守,思想并不大胆;这并不能刺激我们达到创新的目的。尤其表现在写作文方面,例如论文发表,大家普遍缺乏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总是更多地借鉴前人的文化成果,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文库中同一主题的文章则千篇一律。青年学生不能够找出新的角度看问题,形成了思维的局限性,这便无法实现创新,造成创新型文化的缺失或者说是不足。所以,我们一定要敢于思考,大胆地思考,迈出创新的第一步。
对于上一问题的解决,我认为可以从教育引导着手。我们明显能感受到研究生的教学模式和本科的差异,本科上课时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课上互动较少;而研究生期间,上课以学生提问和讨论为主,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很好地引导我们思考,学生在讨论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在这样的氛围下,我总能有很多想法,或者是异想天开的,或者是已被提出而自己却不曾知晓的,而我认为,只有像这样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发问、不断地探究,才能实现创新的不断发展。
当然,仅有“思”,而没有“行”,即实践,则也难以完成创新。当有灵感的时候,一定要去实践,将空想变为现实。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才能验证自己大胆的想法是否具有现实性、可行性。而这里,我又要给“实践”加一限定词了“踏实”,即踏实地实践。这里的“踏实”蕴含着强大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我们要在这样强大的精神下不断地求知、求真,切忌半途而废。个人认为,人们有很多很好的想法却没能转化成创新成果,一个很关键的原因是没能耐心地反复验证。在实践的过程中一定是艰辛的,此时坚韧不拔的精神就格外重要了。希望我们当代青年在实践的过程中始终秉持这种求真所必备的信念及坚韧不拔的精神。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在“思”中的另一层面——意识形态层面。其中,责任意识是我们能够取得更多创新成果的又一关键因素。如若当代青年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则可以加速推进创新发展的进程。例如,如果一个人极具环保意识,那么他就会主动地、不断地思考及创作,探寻出一种或多种方案试图对环境保护起积极作用。这种主动性和积极性是责任意识驱使的,而自觉的责任意识是推动个人或团队进行创新创作的有力“推动剂”。因此,在倡议当代青年推动创新发展的同时,不防强化一下青年的责任意识。
在此,感谢在此次活动中宣讲的四位专家学者,让我受益匪浅。“大创新”离我们较远,就让我们从“小创新”做起,做到“思”与“行”的统一,逐渐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为国家的创新发展献出自己的力量。(责任编辑: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