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典:创新路上,汗水泪水换来成长

发布时间:2018-11-28 15:22:0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范典

图为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4级的博士研究生范典在现场进行分享。(中国网记者 王鑫摄)

中国网11月28日讯 11月1日下午,由中国网推出的主题为“青春·创新——‘青年传习社’走进北京交通大学”的线下分享活动在北京交通大学思源西楼712室举行。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4级的博士研究生范典在现场进行了分享。全文如下:

尊敬的领导,来宾,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4级的博士研究生范典。非常荣幸能够作为青年学生代表在此分享我的成长经历。

自2014年9月份入学以来,我博士入学已有四年的时间了,在过去的四年中,挑战,忙碌,机遇充实着我的学习和科研生活。这几年是我人生中非常有意义的几年,有汗水,有眼泪,有甜蜜,但更多的是收获,在老师和同学的指导帮助下,我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了自己各个方面的成长。

刚开始博士生活的我,周围一切似乎都是陌生的。新的实验室,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科研环境,新的研究方向,新的生活方式和道路。这些新的一切,让我感到措手不及,同时也让我对博士生的生活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不同于本科生,博士生除了学习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创造知识。因此,创新、严谨是其必备的素质与能力。它不仅仅要求我们听从老师的教导,跟随老师的科研思想,也不仅仅是对某一个课题领域有更深层次认识,它还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具有自己的想法,不断思考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博士生。

文献的阅读对于科研十分的重要,当我们要从事某一领域的研究的时候,必须了解国内、国际的同行研究者们在这一学科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以及该领域的前沿研究内容和成果从而确定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我们学习文献不仅要重视研究的内容,更要关注作者的研究思路,技术方法的运用,机制的探讨等等,这对于科研的创新非常重要。科研是一个包容性极大的领域,我们不能闭门造车,要去不断的学习。另外,查文献必须要全面。文献只有查全面了,这样才能把握自己领域哪些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哪些没做,从而确定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才能进行更好的科研创新。

谈到创新,我认为,勤奋是创新的基石。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术生活就是这样。学术生活中的耕耘,是孤独与寂寞的,只有充分研读前人的成果,才能在思考中茁生思想之苗,绽放思想之花。科研需要我们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孤独,我们不能再因为错过一个节日,一个朋友聚会,而有小情绪,而感到不满。老师们总说“潜心研究”,所谓潜心也大有此意吧。科研的旅途中,我们要自己逼迫自己一把,在科研中,我们将不再有假期的存在。面对科研,除了勤奋,我们没有第二条路。

在我的研究工作中,几乎每天的生活都充斥在读文献、建模、推公式和编写程序中,有时候为了推出来一个数学公式需要消耗数天甚至几周的时间,因此熬夜几乎成了家常便饭。可是,纵然感觉自己用尽了一切方法,尽了自己的全力,公式依旧推不出来,程序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所以我的心中一度感到迷茫与困惑,缺乏自信,精神压力很大。还好,在那么艰难的时刻,有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和鼓励,让我逐渐克服了这些困难,也逐渐适应了将时间用于科学研究中,并且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辅助科学研究这样的一种学习生活方式。

博士生作为进行科研工作的起步,最重要的就是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学习对于一名合格的博士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适用于每个人,尤其是博士生。如果不学习,就不会对当前的研究热点以及研究进展有更好的追踪,这样的话对于自己的科研创新是很不利的。”我的研究工作更是印证了这一点,因为5G移动通信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方向,需要对无线通信、信号处理、计算机技术等都要有很深的了解。

我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博士生,应该具备开拓,创新的头脑,刻苦努力,严谨求实的态度。由于学术研究的自主性,使大家在没有定期考核的压力下,不能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时间。我常常给自己设定计划,例如这一周主要研读文献,下一周主要分析文献中出现的系统模型,再下一周结合自己的想法推导公式等等。通过设定计划,增强对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的把控力度,让其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另外,在有了明确的中长期计划的基础上,对自己每天的时间进行安排,提高学习效率。对我来说,下午和晚上的时间是最佳的、最清醒的时间,我把这些时间留给学习研究,而在感到疲惫、迟钝、懈怠的时候我会处理一些别事情或进行身体锻炼。

接下来的的日子,我应该更加努力学习,认真钻研专业知识,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饮水思源”,是交大人的传统和精神。我感谢这片滋养了我八年的土地,感谢为我人生点亮灯塔的导师钟章队教授,感谢肯定与鼓励我的老师们和朋友们,他们都是我今生最宝贵的财富。我对未来的科研生活,充满了期待,后面我将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研创新中,希望能有更多的收获。

谢谢大家。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