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波:青年成长的四个支点——信念 梦想 奋斗 奉献

发布时间:2018-11-29 15:39:1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王洪波

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王洪波(中国网记者 王鑫摄)

中国网11月29日讯 11月8日下午,由中国网推出的主题为“青春·奉献——‘青年传习社’走进首都师范大学”的线下分享活动在首都师范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一层青蓝大厅举行。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洪波教授在现场进行《青年成长的四个支点:信念 梦想 奋斗 奉献》的主题分享。全文如下:

很荣幸参加中国网“青年传习社”这个活动。宣传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社团的宗旨,也是我们的专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以来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中,留下了很多有深度、有高度、也很有温度的金句。今天讲的这个主题就是这样的金句。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了这样一段话:现在在高校学习的大学生都是20岁左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很多人还不到30岁;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很多人还不到60岁。也就是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你们和千千万万青年将全过程参与。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当代青年建功立业的舞台空前广阔、梦想成真的前景空前光明,希望大家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从逻辑关系来看,信念和梦想是精神性的、理念性的、引领性的;奋斗是过程性的、现实性的;而奉献是利他性的、价值性的。概括一下,就是在信念和梦想的引领下,通过现实的努力和奋斗,在利他情怀取向下多为他人和社会做贡献。我认为,对当代大学生大学生而言,为社会做出奉献更多的是将来的事情,虽然我们通过暑期支教等各种奉献活动也在做着自己的贡献。因此,我认为信念和奋斗对将来社会奉献的“质”和“量”上至关重要。所以我谈一下这几个问题:一信念与理想;奋斗;奉献。

一、信念、观念和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我国发展、民族复兴新的历史实践,青年时代,是激情满怀、富有朝气的时代,是放飞理想、人生出彩的时代。青年不仅要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更要坚定理想信念。一个人在青年时代确立的正确理想、坚定信念对自己的成长和人生具有重要意义。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我给同学们提两个观念:第一个观念是:明确目标,一切皆有可能。第二个观念是竭尽全力,做好该做的事。

先说第一个观念。我看过一件奥运往事。1968年,在墨西哥奥运会上,美国选手吉姆·海因斯以9.95秒的成绩打破男子百米世界纪录,也打破了保持30多年的所谓人类运动的10秒极限。冲过终点线后,海因斯说出了一句至理名言:“上帝呀,原来门是虚掩的!”是啊,成功之门大概都是虚掩着的,有句广告词说得好:“一切皆有可能”,当然,还必须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当初海因斯想,即使无法突破10秒的极限,也应该跑出10.01秒的成绩。于是他每天都以最快的速度跑50公里,因此,他才具备了推开那扇虚掩的成功之门的实力。这是应该树立的第一个观念:明确目标,一切皆有可能。

关于第二个观念,我想先讲个故事。有个美国牧师叫戴尔·泰勒,他曾经在教会学校向一个班学生讲了这么一个寓言:一天,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猎人一枪击中了兔子的后腿,兔子拼命逃生,猎狗穷追不舍。可是最终兔子还是跑了,猎人大发雷霆。猎狗委屈地辩解说:“我已经尽力而为了!”再说兔子带着严重的枪伤成功逃回了家,兄弟们都围了过来,又是关心又是佩服。兔子心有余悸地说:“它是尽力而为,而我是竭尽全力啊!它没追上我,不过挨顿骂,我不竭尽全力,就要没命啦!”

泰勒牧师讲完这个寓言之后承诺:谁要是能背出《圣经》里《马太福音》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内容,他将得到最高的奖励。大家都想得奖,但这部分内容有几万字,并且不押韵,全文背诵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一些学生望而却步,绝大部分浅尝辄止。但几天后,班上一个11岁的男孩,胸有成竹的站在泰勒牧师的面前,从头到尾一字不差地背诵下来,而且到了最后,简直成了声情并茂的朗诵。泰勒牧师大为震惊,问他有什么秘诀。男孩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我竭尽全力!”16年后,这个男孩成了世界著名的软件公司的老板。他,就是比尔·盖茨。

成功之门虽是虚掩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易把它打开。因为那是一扇厚重的大门,要想打开它非得竭尽全力不可。因此,要树立的第二个观念就是竭尽全力,做好该做的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5月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人生之路,有坦途也有陡坡,有平川也有险滩,有直道也有弯路。青年面临的选择很多,关键是要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选择。我们同学们要建立正向的、积极的、健康的价值观,这是每个人的成长、成才,以至将来能否做出社会贡献的前提和基础。

二、奋斗:夯实根基、久久为功

总书记在2014年5月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说,有人说:“圣人是肯做工夫的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的圣人。”青年有着大好机遇,关键是要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心浮气躁,朝三暮四,学一门丢一门,干一行弃一行,无论为学还是创业,都是最忌讳的。“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青年要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成功就一定在前方等你。

我认为,总书记谈青年大学生的奋斗有三个角度。

一是夯实专业基础。“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欲上进先读书”。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二是拓展视野。“放眼乾坤独倚栏,古今如梦水云间。”学习也应该放宽眼界,不局限于本专业这个狭小的范围;三是参加社会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总书记的论述,对我们启发极大。以此为基础,我概括为下面两个角度谈下大学阶段的奋斗。

大学时期的你们正值青春年华。有少数同学准备将来读博、做研究,多数同学可能选择做各种各样的事情,去做事(奉献)。我认为,大学阶段最主要的事情是积累知识、培育能力和锻炼思维方式。读书是辛苦的、艰辛的,所以谓之“苦读”,以前我们有个老师说:“读书不是人干的”,意味读书太辛苦,需要有毅力、耐心和勇气。做事呢?一般地做事或做一般的(或简单的)事情可能容易,而出色的完成事情绝非易事。为此,苦读是为将来完成出色的事,而完成出色的事情的前提就是苦读。

1、读书,读书没有不苦的,一定是个苦功夫:把书读成自己的,在书上做标记,做读书笔记。根据专业方向,在老师的指导和自己兴趣的指引下,培养博览和精研的读书能力。现在的书太多,读不过来,要反复读经典,其它的书要博览。有人说,一辈子天天读书,也读不完一年出版的专业书籍。社会上经常有人问我,孩子高考了,需要选择什么专业,我很难回答。我基本的答案是兴趣和深度。

在读书中,要突出问题意识:学而起疑,思以渐悟,日积月累,豁然贯通。对将来想走研究之路的同学来说,一定要坚持多读书,要练就做冷板凳的功夫,否则嘴尖皮厚腹中空。同学们平时是不是也由感觉,距离自己水平特别高的人,很难对话,因为你不太能跟得上对方的高度,理解不了,看书少,对不上话。同样,比你读书少,知识少的人,你也很难和他对话,因为你觉得,你说得话,他不理解。当你写东西不会写,写不出来,可能就需要学习和读书了。我自己经常的感觉就是读书不够,饥肠辘辘,腹中空空。

2、做事(做人),作为大学生,我们的要求要高一些,不是一般地完成一件事情,而应该是质量高些地完成事情,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我谈一下在学习中要突出创新精神(咱们现在国家近10年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如何建设?你们是创新型社会建设的主体,中国社会未来的支柱。现在世界上总共有创新国家20多个,我们不是,我们除了航天和军事以外,对外国依赖型很强,这样应该不好,所以,无论从个人发展、国家发展的角度看,创新都是必要的)。虽然很多人认为,大学阶段谈创新晚了,创新性思维从幼儿园开始就被逐渐压制了。这可能是现实,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努力,还需要时间,但是作为青年大学生,我们应该有这种现实自觉。从我自己做起,从我身边的小事做起。

谈创造性,有这样几个词,大家考虑下。大处着眼(全局意识,思考问题额时候站位越高,视野越宽阔,做出具有创造性的贡献,进而贡献社会的可能性越大,袁隆平:杂家水稻造福人类和马克思的人类情怀:人类解放),小处着手(以小见大,从细微出找到破解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研究小问题,把问题引向深入),不落俗套(不要因循前人,但要站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前进(有点创新就好,不要求全求大。以前参加了一个博士论文答辩,在答辩会上,两个学校老师之间有争论,一个说我们学校的博士生博士论文有30%具有创新性,另一个学校的老师说,如果有5%,我们教授们都应该辞职。这说明人们对创新的理解存在着差异,当然也说明创新是极其困难的。教育培育的人应该是极具个性化的,一般性的人材很难具有创新精神)。英国著名哲学家怀特海说过:“在大学里,他需要站起来,四面观望。”在我的10多年大学教学经验中,我们的大学阶段,学生回答的问题,答案大多是一致的,少有差异的。而且不太愿意站起来,而是愿意坐着自己听自己的、干自己的,而我认为同学们,如果你们以前没有充分站起,那么在以后的课堂上,应该挺直身板,四下观望,如果已经站起,那应该去奔跑。以此有意识地培育或提高自己的前瞻意识、反思习惯、创新精神。

我们现在经常说“德才”兼备,二者都重要,但德具有优先性,我们今年的全国教育大会已经提升了“教育”的政治站位:教育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古人云:才德双全是圣人,才德双亡是愚人,德胜于才是君子,才胜于德是小人。在大学阶段,我们一定要通过多读书、多对话(对话的对象我们要自己选择,否则心灵可能收到玷污)等多种方式净化心灵,涤荡灵魂,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禅宗五祖神秀偈语)。同时,要学会处理好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如果你只是学习好,但是不能很好地处理和周围人和事物的关系,你对家庭、社会的贡献,即你将来的奉献会大大降低。

总结一下,大学阶段:敬畏和拓宽知识;在学习中要多思、多疑;做人与求学不可偏废。大学阶段的我们要站成奔马的姿势,我们还不能像古希腊哲学家那样,悠闲地欣赏阿尔卑斯上的美景。

三、在奋斗中奉献

马克思说过:“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早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就谈到:“青年朋友们,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这段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无独有偶,伟大思想家马克思在青年时期就立志要为人类的幸福而奋斗,在其中学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马克思严肃的写到:“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现在,我们已经迈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崭新的时代是我们每一个青年人奋斗难得的际遇。每一个青年都应该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奉献者。在青春中奋斗,在奋斗中奉献。

2013年12月5日,在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实施20周年暨第二十八个国际志愿者日之际,习近平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回信,肯定他们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勉励他们弘扬志愿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并向这支志愿服务队和全国广大青年志愿者致以诚挚问候和崇高敬意。回信写到,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希望你们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后,我希望同学们立足新时代,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刻苦读书,勤于思考,勇于实践,踏实做人、甘于奉献,在不久的将来来,你们的家庭、学校、民族、社区,我们的国家会因为你们的信念、梦想、奋斗、奉献而骄傲和自豪!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