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时代,奉献照人生
——参加“青春·奉献——‘青年传习社’走进首都师范大学”的线下分享活动的体会
马彦瑛 首都师范大学信工学院2018级硕士
什么是奉献?字典解释为:恭敬地交付、献出;为别人默默付出,心甘情愿,不图回报。谈到奉献,会让人不自觉地联想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等经典诗句。这些诗句,字里行间充满着舍生取义的大局观和奉献观,充满着慷慨激昂的英雄情怀,对后人影响至深。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了这样一段话:现在在高校学习的大学生都是20岁左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很多人还不到30岁;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很多人还不到60岁。也就是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当代的千千万万青年将全过程参与。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当代青年建功立业的舞台空前广阔、梦想成真的前景空前光明,我们要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作为一名研究生,有些时候我在思考,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怎样活着才算有意义?活着为自己还是活着为他人?这是每个人都要考虑的问题。“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一曲《爱的奉献》之所以能久唱不衰,是因为它唱出了大家共同的心声。奉献与索取是矛盾的,一心索取的人,贪欲永远得不到满足,再者,没有别人的奉献,自己又能索取什么呢?奉献是不计报酬的给予,是“有一分热放一分光”,是“我为人人”。奉献者付出的是青春,是汗水,是热情,是一种无私的爱心,甚至是无价的生命。因为有人奉献,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才会不断增加,人类才会不断前进。奉献者收获的是一种幸福,一种崇高的情感,是他人的尊敬与爱戴,是自己生命的延长。回顾历史上所有奉献人生价值的人,他们为人类积累的财富有些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奉献,是一种爱,是对自己事业的不求回报的爱和全身心的付出。对个人而言,就是要在这份爱的召唤之下,把本职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热爱和完成,从点点滴滴中寻找乐趣;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认真善待每一个人。讲奉献、有作为是党员的义务和时代要求。奉献就是“能吃苦、能吃亏、能吃气”,要有吃苦的品格,甘为人梯的精神,海纳百川的胸襟。感恩是奉献的动力、实干是奉献的基础、进取是奉献的需要。作为就是人在事业中的建树与成就,体此刻本职岗位上默默付出,勤勉敬业,精心谋事、潜心干事、专心做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奉献是共产党员应有的胸怀和品德。这不仅仅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质的要求,更是落实为人民服务的一条途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务必把无私奉献指导自己的有偿行为,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齐,奉献自己全部的光和热。
这是一个高速发展和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我们没有前辈人在战火中为天下兴亡而随时献身的机会,也没有为了国家发展而必须要忍受物质贫乏的压力。但审视活着的意义,奉献仍是生活的真实意义,不因时代而变,不因贫富而改。奉献是每个人应具备的品格和精神,奉献是一种不求回报的给予。奉献,不动声色地滋润着这个世界。奉献是神圣的,伟大的祖国需要我们奉献,火热的生活需要我们奉献,需要我们奉献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同时我们自身也需要奉献,在奉献中完善生命,在奉献中实现人生的价值,在奉献中获得真诚和坦荡。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我们新一代青年要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虽然生长在不同的时代,但是历史所赋予我们的使命是相同的,那就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我们要始终对国家充满感情,要敬重历史、敬仰先贤、弘扬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千秋大业,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无私奉献。让我们一起努力,在奉献中实现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我们懂得感恩,学会奉献,响应时代的召唤,扬起青春的风帆,以满腔的热情,去开拓,去创造,去拥抱无穷的期望!(责任编辑: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