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
——参加“青春·奉献——‘青年传习社’走进首都师范大学”的线下分享活动的体会
周美慧 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谈到青春和奉献,我就会不由自主的想到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一句话,“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我认为这句话,尤其是奉献一词对我们当代青年人尤为重要。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且物质富足的时代,我们既不用向我们的先辈那样为了国家兴亡去抛头颅、洒热血,也不用为了国家的发展而忍饥挨饿,奉献似乎并不是必要的,而且离我们相当遥远。事实当然并非如此。
奉献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作为学校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中心的一员,我们曾经追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去过河北张家口小二台镇德胜村,调研德胜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经验,他们招商引资,与开发商合作,所有村民住上了环保舒适的二层小别墅;我们曾经去过国家级贫困村平石头村,在那里我们发现京东利用电商平台帮助村民销售种植的农产品,免费赠送村民彩电、冰箱等家电;我们曾经去过发生“两当兵变”的甘肃省两当县,感受革命先辈们为了新中国成立无私奉献的大无畏情怀;我的身边还有这样一群义务支教的人,云南、四川、甘肃、内蒙、河北……他们支教的足迹遍布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送去了知识和希望。这些人和事让我深深相信人间自有真爱在,奉献离我们并不遥远。
把自己的人生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难以割舍的家国情怀,以为祖国和人民奉献而自豪。我国各项伟大事业的推进和成功,包括航天事业、高铁动车、航母、刚刚完工通车的港珠澳大桥都是一代代国人抛家舍业、无私付出与奉献的结果,在奉献自身、助力国家发展的同时,我们自身的心志与才干也会得到锻炼,获得心灵的慰藉和精神上的满足,而这种获得和满足是再多的的物质财富也无法给予的。作为一名师范院校的学生,我想在我毕业走上三尺讲台,把我的知识和精力奉献给我的学生,为祖国培养输送一批批德才兼备的生力军时,我会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并且会非常享受奉献的这个过程,乐在其中。
做自己能做的,再小的付出也是奉献。并非所有的付出与奉献都是轰轰烈烈的,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种轰轰烈烈的机会,所以我们当代青年所需要做的,目前也能够做的就是把握当下、立足本职工作,专心致志把每一件事做细做好,不要三心二意、好高骛远,而应该脚踏实地,厚积薄发,不要以自己经济拮据、能力不够为借口,要随时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我听到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家庭贫困的女大学生,靠自己勤工俭学挣来的钱承担了大学本科所有的的学费和生活费,此外,她每年都把自己不穿的衣服和不用的书寄给偏远山区需要的人们,她说:“我目前只能做到这个程度。”同学们,重要的不是你有多富裕,不是你有多大的能力,而是你能以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为需要的人送去哪怕一点点的温暖,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哪怕一点点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说:“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我们这一代青年无疑是幸福的,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代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的奋斗、奉献都和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我们的祖国也不断以更大的力度在为我们的安全与发展保驾护航。当代青年与祖国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我希望,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时,我能回忆起自己青春时奋斗与奉献的时光,能拍着胸脯、问心无愧地对自己说:“你的青春没有白白度过,你和祖国一起成长,祖国的发展有你一点点微末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