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深解】谱写人类脱贫历史新篇章

发布时间:2019-03-12 14:34:4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张茂荣

张茂荣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3月7日和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和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就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出重要部署,为中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明了方向。

脱贫攻坚到了关键时刻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扶贫开发之路,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辉煌成绩,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党的十九大之后,党中央又把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今年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下团组(甘肃团、河南团)讲话中,都重点谈到扶贫工作,涉及精准脱贫、乡村振兴、“三农”问题以及全面实现小康等,足见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工作的高度重视。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脱贫事业已经取得重大成就。据统计,从2012年到2018年,中国贫困人口由9899万人减少到1660万人,六年时间减少8200多万人,平均每年减贫1300多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10.2%下降至1.7%,累计下降8.5个百分点;2013年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2.8万个,2018年底还剩2.6万个贫困村。

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只有彻底摆脱贫困,才能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才能取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鉴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今明两年必须完成的硬任务;现在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两年时间,正是最吃劲的时候,必须坚持不懈做好工作,咬定目标,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按时按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脱贫攻坚要用好关键一招

总结中国减贫的成功经验就会发现,改革开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整体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带动就业扩大和劳动报酬增加,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一招。回顾中国改革开放过程及其促进经济增长的效应,可以清楚地看到,改革通过逐步消除阻碍生产要素流动的制度性障碍,把作为计划经济遗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企业冗员转化为有利的增长要素(人口红利),进而兑现为高速经济增长。也就是说,中国经济增长的整个过程伴随着非农产业劳动参与率的提高以及就业的扩大,并分别通过这种重新配置效应和数量效应,使城乡劳动者及其家庭从这一增长中增加了收入,从而改善了生活水平,达到经济增长和脱贫的双重效果。

中国的脱贫成就是对世界的伟大贡献

中国脱贫攻坚事业的巨大进展和宝贵经验,对世界减贫事业和世界经济具有重大意义。中国特色减贫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仅实现了世界上最快的经济增长,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也实现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扶贫、减贫。

截至2018年底,中国使7亿多人口摆脱了贫困,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到2020年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消除绝对贫困,这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将是第一次,在人类社会历史上也将绝无仅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国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

贫困人口的收入增长和脱贫,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3年全世界仍有7.66亿人每天收入不到1.9美元(2011年购买力平价),而这些穷人中的36.4%生活在人口全球占比仅为8.4%的低收入国家中。因此,2015年发布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仍把“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列为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首。

中国扶贫开发以及在整体上提前完成千年发展目标的巨大成就赢得国际社会一致赞誉。各国普遍认为,中国扶贫所取得的成就深刻影响着国际社会,既直接对全球减贫和经济增长做出数量贡献,也为发展中国家甚至整个世界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经验。中国的扶贫脱贫实践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成功探索,由此形成的中国故事、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成为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乃至全世界的共同精神财富,推动更多人走上脱贫之路,进而推动发展中国家整体经济发展。

中国在致力于消除自身贫困的同时,积极开展南南合作,持续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责任编辑:郭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