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快评】牢记外宣使命,磨炼“四力”永不停歇

发布时间:2019-08-21 16:25:0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张璇

——写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一周年

张璇 中国网评论员

“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一年前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为宣传思想从业者提出了明确要求。外宣媒体作为一支特殊的宣传思想队伍,积极锤炼从业人员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致力锻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对外传播工作队伍,创作一批更有思想、更有温度、更有品质的外宣作品。

实践脚力,沉心俯身走基层。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或许有采编人员认为,打开电脑和手机,就可以获取故事信息和海量数据,没有必要耗时费力去搞现场采访。但人在现场,看到人物场景,心中才会有感动,打电话、聊微信始终替代不了记者深入新闻一线踏踏实实做采访、写稿子。对外传播更是如此,把现场细节鲜活展现出来,将采访对象原汁原味、带着露珠的语言写入稿件,才能直击受众的心灵深处,走基层有多艰辛,收获才有多珍贵。

提升眼力,选好“三个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主动宣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首先,外宣媒体的深入基层,要瞄准对外报道的事件选题和人物对象,减少报道的雷同性。同时,对于传播内容而言,外宣媒体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和鉴别力,无论是社会、经济、文化等话题,都应当和受众对象的生活产生关联性,激发外国观众想了解的欲望。此外,力求表现形式不拘一格,主动设置议题,把握恰当切口,有针对性地回应海外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疑点

增强脑力,对外报道有的放矢。中西方国家在政治体制、文化传统、思维观念等方面差异较大,对外传播工作还是会遭遇意识形态壁垒与话语权受限的难题。同时, 各外宣媒体日常报道存在内容同质化,使得海外关注度分流,传播实效大打折扣。因此,外宣媒体所需的“脑力”更多应是致力对国外受众文化背景和思维习惯的研究,面对千差万别的外国受众,要做到“内外有别”“外外有别”。纵观近年来的对外报道不难发现,平衡各方声音的作品反而呈现“以退为进”的效应,取得良好效果。在展示成绩的同时,不回避问题、允许各方意见发声,容易使得传播对象充分信任新闻的发布者,从而自己从各方的观点中提炼出传播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磨炼笔力,将专业水准落到实处。脚力、眼力、脑力最终都要通过笔力去体现,外宣媒体在日常工作中,有时仍处于“传而不通”或是“通而不受”的局面。中国故事能不能讲好,中国声音能不能传播好,关键要转换思维,用大众化、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外国受众听得懂、愿意听,产生更多共鸣。不仅如此,外宣媒体还需要开展应用性研究,制定中国特色政治话语对外翻译标准化体系,业界形成合力,以统一的标识性、融通性、创新性话语向世界宣介、解读中国。此外,还应始终保持技术敏感,紧盯先进技术、可用技术,将之融入到新闻采集、制作、传播全过程;通过新兴平台、新兴渠道推广内容产品,拓展传播范围,形成跨平台、跨终端的传播矩阵。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我们外宣媒体人将以更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担当,更加凝心聚力、守正创新,磨炼“四力”永不停歇,大力提升综合实力和国际传播能力,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外宣工作大局。(责任编辑:郭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