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文化自信,做好中国故事的主角

发布时间:2019-10-24 09:47:5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何安

——“青年传习社”走进北京科技大学线下分享活动心得感想

何安 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2017级本科生

中国有句古话,叫言传身教。词典上是这样解释的:一面用言语进行传授,一面在行动上以身作则。即用言行起模范作用。以往我对这个词的理解只泛于表面,知道它的大致意思,知道父母老师在教育和生活中要做到言传身教,除此之外就没有深究了,也从未想过这个词与只是一个平凡学生的自己有什么关系。然而11日下午的讲座,却让我对这个耳熟能详的词有了新的认识。

讲座由中国网主办,主题为“讲好中国故事”。看到这个主题的时候,内心有几分好奇。何为“中国故事”?是神话传说,是二十四史,是战火烽烟,还是现代中国的巍巍崛起?又何为“讲好”?是按着教科书一字不差地背出,还是将奇闻轶事添油加醋地讲出?怀着种种疑问,我开始了这场思想的饕餮盛宴。

首先是杨宇军老师。听杨老师讲话是一种享受。没有晦涩难懂的大道理,只是平平常常地讲着故事,通俗易懂却又格外引人深思,所谓“语言的艺术”也大抵如此了。

杨老师讲了三点。第一点是“身教言传”。身教才能言传,凡事只有自己做到了才能取信于人。只有自己做好了中国故事的主角,才能在向外国讲述中国故事时拥有底气,让人折服。外媒对中国会有一些妖魔化的报道,受此影响,很多外国人对中国也有些许误解。因此当我们接触外国友人时,要始终谨记自己代表着的是中国的国家形象,要用个人的言行举止去除妖魔化,以自身作为外国友人了解中国的窗口。每个人都是一个标杆,别人通过我们来测量中国。只有自身标准了才能呈现给外人一个真正的中国。

第二点是:酒香也怕巷子深。中国有个俗语,“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做了好事如果不主动宣扬,别人不会知晓,甚至会以为你做了坏事,一传十十传百,竟从好人变成坏人了。就如巷子里的好酒,若是浅巷,别人自可闻到酒香,知晓这酒是上好的;可若是巷子深了,再浓的酒香也飘不出去,自然无人知晓深巷里还藏着好酒。所以,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地对外宣传我们酿的“好酒”,让外界知道中国的友好与实力。

第三点是: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传播中华文化时。要考虑到受众的情况,精细化传播。要坚持习主席所讲的“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兼容并蓄,和而不同”,来加强不同文明交流对话,推动文明互鉴。

杨宇军老师的三点解答了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而刘丽敏老师对于文化自信的讲述则解答了何为“中国故事”。

习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曾提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国运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经历了5000多年历史变迁而依然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就是最好的“中国故事”。中国的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等,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基石。我们拥有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我们理应自信。古老的东方文明给了我们无尽的底气。

刘老师在讲文化自信时,提到了一些翻译界犯过的词不达意的错误。对于日语专业的我来说,这是极有启发性的。在人工智能时代,机器翻译越来越准确和快速的态势下,人的智慧、人的独特性体现在哪?体现在人的情感、伦理、价值观念,以及人所体现的社会性上。而人的这种智慧和独特性,需要我们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只有有了深厚的国学修养,才能在翻译时,准确优雅地向世界介绍中国,才能如民国大师们一样“脚踏东西,写天下文章”。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我们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释,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树立文化自信,身教言传,做好中国故事的主角,只有这样,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