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东西文化,写天下文章
——“青年传习社”走进北京科技大学线下分享活动心得感想
陕萌慧 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17级本科生
有幸参加“传习社走进北京科技大学”活动,听了杨宇军、刘丽敏以及王书玮教授的讲座,受益匪浅,感慨颇多。三位老师,分别从自己的职业出发,结合个人经历,向同学们讲述了新时代该如何和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去讲述中国故事,做行走的中国品牌代言人。杨宇军教授作为前国防部发言人用故事讲道理:“每个人都在讲中国故事”"酒香也怕巷子深",站在国家高度,向我们讲述“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刘丽敏教授则从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角度进行报告,文化自信首先是要从心底里认同并且足够了解我们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为例,讲述我们要想向外讲述中国故事,首先要做的是建立对本土文化的坚定信心;日语系王书玮教授则结合自身多年留学经历,贴合外国语学院专业特色,讲述了外语学习者在讲述中国故事种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我们外语专业的同学们今后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文化交流使者,如林语堂先生所言——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作为外语生,我们本就在文化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语言为窗口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学习语言,再使用外语向世界讲述我们的中国故事。这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理应展现出的担当。此外,刘丽敏教授还提到,我们当今所处的时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飞速发展,社会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从衣食住行到精神生活,人们在思想文化上的需求已经大大改变,这就需要我们,作为文化传播者,首先要做的应该是,新时代以新发方式去了解发扬我们的中华传统文化,充分内化才能顺利输出,这是我们用外语向外讲述中国故事的必要前提和基础保障。这正是这样,才能首先建立起我们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自豪。内心坚定,知识充足,才能在文化对外传播的时候娓娓道来,波澜不惊。
而从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出发,回到我们每个人,回到外语学习,也为我们外语学习提供了方向和指导。学外语勿忘本,语言终究是沟通交流的工具,我们学习语言,就是为了可以让更多的人能听到我们的声音,听到中国声音,以此来达到文化沟通的目的。在我看来,我们可以把外语学习分为三个阶段:本土思想不地道外语—地道外语—本土思想地道外语,可以看到,随着语言技能的增长,思想也在随之变化。初学外语,思想还是受母语影响,到外化形式是利用外语,而随着进一步学习,语言技能逐步提高,不可避免会受到对象国思想文化的影响,所以可以到达的是用地道外语,思想方面偏向对象国文化;而在语言技能足够成熟之后,我们就需要有意识的让思想也就是表达内容逐渐从对象国影响中跳出来,也就是这个时候,让语言成为自己的一项技能,表达自己想表达的东西,从而讲好中国故事。让语言为自己所用,而不是绕着语言转,要时刻记住“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苇草”,我们所做的一切社会性学习,都是为了思想的丰富和充实,否则就会沦为语言的奴隶,即使翻译精确,也只能是一台没有感情的翻译机器。因此,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一方面应该努力学习,尽可能提高外语水平;另一方面更重要的,要不断了解我们自己的中华文化,建立充分的文化自信,坚定文化信念,以“踏东西文化,写天下文章”为目标,向更多的国家讲述中国故事,让更多的人听到中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