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首页 | 观点中国
 
 

【中国网评】“美国竞争法案”画地为牢,将削弱美国自身竞争力

来源:中国网    2022-05-20    作者:乐水
大字体
小字体

中国网评论员  乐水

近期,“美国竞争法案”经过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多番修改、扯皮后,进入最后审议阶段。该法案的早期文本在2021年6月由参议院通过后又经参众两院几易其稿,内容也由最初的1000多页增至近3000页,旨在提高美国在高科技领域的竞争力。其篇幅巨大、内容庞杂,但“与中国竞争、建立使中国无法超越的绝对竞争优势”却是贯穿这部法案始终的核心思想。

在该法案的众议院版本中,“China”一词出现的频率高达310次。可见,美国国会毫不避讳其遏制中国之意,甚至在法案文本中直言,其目的就是“为了与中国进行长期的政治、经济、技术和军事竞争”。为此,该法案提出,“未来将提供1900亿美元的巨额财政拨款,加速美国在半导体工艺、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机、生物技术、网络安全等领域的创新发展”。同时,该法案又为中国量身定制了诸多限制性措施,例如“禁止参与过中国研究的人员申请法案提供的各类奖励和项目,全面限制美国与中国在核、航空航天等领域开展的合作,鼓励美企将核心技术产品的供应链移出中国”等。可以说,“美国竞争法案”意在从立法层面上限制中美科技交流合作,强化中美科技竞争的对抗性色彩,加速中美在科技和经济领域的“脱钩”。其一旦获得最终通过,必将成为美国对华遏制战略的最新延伸,也将是未来中美关系发展道路上一块绕不开的绊脚石。

诚然,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美国科技实力的相对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有数据显示,美国政府的研发支出占GDP比重已由20世纪60年代的2%降至如今的0.7%,仅列全球第12位。美国急于加强自身科技竞争力无可厚非,但以“中国威胁论”为幌子推动法案的出台,甚至企图通过“脱钩”维持自身的领先地位,则暴露出美政客的短视与无知。此举不仅无益于增强美国的竞争力,反而可能会适得其反,加速美国科技与经济实力的衰落。

科技进步的土壤是开放、自由与包容。现代科学技术的长足发展更离不开全世界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从人类基因组计划到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从国际空间站项目到美国的火星探测计划,都是国际科技合作结出的累累硕果。现代高科技研发通常耗资巨大,只有通过各国之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相互取长补短,才能更有效地取得实质性进步。中国作为正在崛起中的科技大国,是推动世界科技进步的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在人工智能领域,由于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和最庞大的市场,因而具备得天独厚的数据优势,这是任何国家都无可比拟的,同样也是其他国家在人工智能领域热切期待与中国开展合作的一个重要原因。今年3月,美国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在一份最新报告中表示,尽管关于中美争夺人工智能发展领导权的说法甚嚣尘上,但是在过去一年中,中美两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数量却是世界上最多的。因此,美国政客强行割裂中美之间科技合作的做法,不过是闭门造车、画地为牢而已,只会严重阻碍美国的科技进步。

在经贸领域,中美之间早已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融格局。即使在近年来美国政客不断鼓吹中美经济“脱钩”的背景下,美国企业对华投资热情依然不减。2021年,上海美国商会发布的一份民调结果显示,超过70%的美国在华企业在未来3年内没有从中国搬迁至其他国家的计划。另据美国经济分析局(BEA)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头寸净流出3.90亿美元,同比增长69.5%。中国的超大规模市场、完整的供应链、发达的基础设施等优势是国际投资者青睐中国的重要原因。如果“美国竞争法案”强行要求美企退出中国市场,那必将让美国企业遭受巨大经济损失。美国商会曾对该法案公开提出异议,表示其“会给美国的零售商和公司带来沉重负担、责任和成本”。美国《政治报》网站也报道称,急于把中国视为美国的生存威胁,将使美国陷入数十年的浪费性开支。

既然鼓吹“脱钩论”只会带来两败俱伤的结果,那么美国政客为何仍乐此不疲呢?路透社的一篇报道一针见血地指出,“在党派斗争激烈的美国国会,希望对中国采取强硬路线是少数几个真正跨越党派的共识之一。”在今天日趋极化的华盛顿政治舞台上,相互攻讦、拆台已经成为两党的日常。尤其是对于“美国竞争法案”这样一份长达近3000页,涉及1900亿美元财政拨款的重要法案来说,任何理由都足以成为使其“流产”的借口。因此,只要为该法案贴上“中国威胁论”的标签,就无异于为其戴上了“政治正确”的“护身符”。但讽刺的是,这个本来旨在提升美国经济科技实力的法案,却以削弱美国自身竞争力为代价争取获得通过。

在今年3月份的中美元首视频通话中,习近平主席与拜登总统共同表示,中美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避免对抗。在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的当下,中美只有通过对话合作、管控好竞争和分歧,才能推动中美关系稳定发展。希望美国国会的两党议员能够把握中美关系的正确方向,放下“中国威胁论”的有色眼镜,重新审视“美国竞争法案”,以理性务实的态度对待中美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责任编辑:华章 张艳玲原京)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 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