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首页 | 观点中国
 
 

【中国网评】上合组织将再迎扩员,强大磁吸力从何而来?

来源:中国网    2022-08-02    作者:华章
大字体
小字体

中国网评论员 华章

日前,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外长理事会会议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召开。会议将重点讨论即将于9月15日至16日在撒马尔罕举行的上合组织峰会的相关内容,也将关注组织扩员的话题。此前俄媒曾报道,作为轮值主席的乌兹别克斯坦已宣布,伊朗今年将被接纳为上海合作组织新成员,与此同时,撒马尔罕峰会很可能启动接收白俄罗斯成为新成员的程序。

在很多人曾经的印象里,上合组织的地理空间仅仅局限在中俄以及中亚,但随着印度、巴基斯坦的加入,以及伊朗和白俄罗斯“准成员身份”日益明朗,上合组织的影响力正不断扩大,并向欧亚大跨域组织的方向发展,不少国家都渴望加入该组织。截至目前,埃及、沙特、以色列等国家都表达了加入意愿。外界不禁要问:刚成立仅21年的上合组织,何以展现出如此广泛的影响力和强大的磁吸力?

上合组织指引成员国走出一条和谐共赢之路

“上海五国”机制在形成过程中,发展出了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基本内容的“上海精神”。这些精神后来也成为上合组织的“灵魂”,指引成员国之间确立平等互利的基础原则,在经贸领域和应对各类风险挑战方面加强双边和多边合作。

在经贸合作方面,截至2021年,上合组织成员国的经济总量接近20万亿美元,比成立之初扩大了13倍多;对外贸易总额达到6.6万亿美元,比20年前增长了100倍。自上合示范区启动建设以来,中国与上合组织国家贸易额从2019年的8.5亿元增至2021年的40亿元,实现5倍增长。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国和上合组织成员国间相互扶持、携手抗疫。成员国间不仅相互提供抗疫物资,还联合生产疫苗和抗新冠病毒特效药,共同应对公共卫生安全挑战,构建中国—中亚卫生健康共同体。根据去年11月发表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莫斯科宣言》,各成员国将继续加强合作并采取综合措施,应对传染病威胁,对突发流行病情况及时作出反应。

过往的成功经验表明,上合组织成员国实现了自身发展和成员伙伴之间共同发展的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和谐共赢之路。

上合组织凝聚各成员国合力,有效应对恐怖主义威胁

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和原则中提出,“维护和加强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组织首次峰会就通过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可见,安全合作始终是上合组织的重中之重。多年来,上合组织成员国通过举行联合反恐演习、网络反恐联合演习等形式不断深化组织内部安全合作,加强在反恐方面的组织协调,取得明显成效。

据上合组织地区反恐中心的数据,仅2013年至2017年,上合组织成员国有关机构共制止了600多起具有恐怖主义性质的犯罪活动,摧毁500多个武装分子培训基地,抓获2000多名国际恐怖组织成员,缴获1000多件自制爆炸装置、50多吨爆炸物、1万多支枪支及100多万发子弹。

正是得益于上合组织有效的安全合作,中亚地区没有出现某些西方学者所预言的“中东化”趋势,中国新疆也已经连续5年多没有发生暴恐案件,成员国联合打击“三股势力”的行动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有效维护了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上合组织拒绝封闭排他,成为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典范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各种安全挑战层出不穷,世界经济复苏步履维艰,全球发展遭遇严重挫折。世界该往何处去?我们应该怎么办?面对时代之问,一些西方国家给出的答案是,重拾几十年前冷战时期的“零和游戏”,建立封闭排他小圈子,意图将本国的繁荣和复兴建立在别国的衰败和沉沦之上。然而,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这种做法非但不能诿过他人、成就自己,反而会加剧全球动荡,阻滞各国经济复苏,损害世界人民的民生福祉。

而中国倡导、参与建立的包括上合组织在内的国际机构,始终致力于以团结协作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以守望相助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以同舟共济实现合作共赢,以包容并蓄实现开放融合。上合组织吸纳成员,从不以意识形态划线,从不以所谓“价值观”区分你我,而是以互利共赢为目标,团结志同道合者共谋发展。成员国间民族宗教千姿百态,社会制度不尽相同,文化传统形态各异,但这并不影响彼此成为“和睦相处的好邻居、同舟共济的好朋友、休戚与共的好伙伴”。上合组织用实际行动表明什么是真正的多边主义,如何才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20多年的实践中,上合组织及其成员国以务实精神,积极践行平等相待、守望相助、休戚与共、安危共担的命运共同体理念,共同应对威胁和挑战,维护各国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增进成员国间的经贸联系,实现共同繁荣发展,为国际社会树立了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典范。这便是上合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吸引越来越多国家加入的魅力所在。(责任编辑:乐水 宇馨 原京)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 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