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中国网首页 | 观点中国
 
 

【中国网评】美霸权思维不改,中东紧张局势不变

来源:中国网    2024-03-28    作者:杨震 国垚
大字体
小字体

杨震 上海政法学院东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

国垚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学员

当今国际社会正处于矛盾多发期,各地缘政治热点的军事对峙和武装冲突频发,其中,新一轮巴以冲突和红海危机尤为引人注目。

近日,美国在巴以冲突问题上的表现引发各方猜测。据联合国网站3月25日消息,联合国安理会当日通过一份由非常任理事国提出的加沙地带决议草案。决议要求“立即在斋月实行所有各方均尊重的停火,以最终实现长久、可持续的停火”,并要求“立即无条件释放所有被扣押人员”。此外,决议还呼吁扩大对加沙地带平民的人道主义援助,强化对其保护,并解除“阻碍大批量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的一切障碍”。这是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安理会通过的第一份明确要求立即实现停火的决议。投票中14票赞成,0票反对,唯一的弃权票由美国投下。路透社称,当这项决议获得通过后,会场爆发出一片掌声。

美国为什么要投弃权票?其实,这源于美国目前中东政策的困境。巴以冲突发生之后,以色列国防军在加沙地带侵犯人权的行为通过互联网传往全世界:轰炸医院、屠戮平民、虐杀儿童……其残忍暴虐程度超出人类文明承受的底线,以至于美国空军士兵亚伦•布什内尔愤而自焚,并留下遗言控诉以色列的暴行:“我是美国空军的现役军人,我将不再参与种族灭绝。”此举在美国国内引起轩然大波,当前正值美国大选,各路候选人自然要高举“民主自由”旗帜,如果此时美国为以色列投下反对票,那么现政府将会承受巨大的国际和国内压力,拜登原本不乐观的选情将会雪上加霜。然而,投赞成票也不现实——犹太游说集团在美国的势力有增无减,其左右政坛的能量是每一个美国总统都无法忽视的,且美国在中东的战略支点只剩下以色列,加上犹太人在华尔街的主导权,使美国从各方面来讲都不可能投下赞成票。可见,本次美国投下弃权票,是经过仔细权衡而为之的。

然而,此次投弃权票不太可能意味着美国在巴以冲突的立场会发生根本性改变,而是暂时的权宜之计。首先是地缘因素。美国想保持在国际体系中的霸权地位,就必须在中东等全球地缘政治热点地区保持力量存在,而如今中东符合美国要求的盟国只有以色列。其次是权力政治因素。自从美国鼓吹所谓“大国竞争”之后,美俄关系变得更加紧张。尤其在美国挑起乌克兰危机之后,双方关系更是降到冷战后的最低谷。被“大国竞争”理念反噬的美国,只能咬牙支持以色列,因为已没有回旋空间。此外,一旦美国在巴以冲突的立场上发生根本性改变,那么以色列必然通过犹太金融资本家向美国当局施加压力,这对于拜登来说是不可承受之重。

更让美国无法承受的是,国家属性所固有的缺陷使其无法面对巴以冲突立场发生突变带来的冲击。作为全球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在尽情收割各国高端人才所带来的红利时,始终面临一个重大问题——国家凝聚力的塑造。前总统特朗普因操弄民粹主义,分裂美国社会而饱受诟病。因此,防止社会分裂并导致国民意识形态对立,成为美国政府所考虑的重大问题。而以色列与美国的利益融入程度之深,决定了后者在巴以冲突的立场发生突变将势必引发国内民众对立。

美国投下的弃权票将带来多重影响。第一,美以之间将会因此产生裂痕。对于当前的以色列来说,日子相当难熬。巴以冲突刚起,以军就遭受了重大损失,不仅是人员和装备的损失,更是威慑能力的基本清零,数十年的积威几乎毁于一旦。随后陷入苦战的以军在消耗大量军费的同时,也使以色列国民经济朝着崩溃的边缘滑落。此时的以色列迫切需要美国在道义和物资方面的大力援助。而这张弃权票则显示了美国的犹豫态度,这无疑会被以色列视为背叛。换言之,美以之间已经就此产生裂痕。

第二,以色列将会因此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众所周知,以色列之所以能够在中东屹立不倒,美国的援助绝对是首要因素。这种援助不仅体现在物质上——比如军队的武器装备和技术,还体现在精神上,包括意识形态和舆论宣传。然而,这次以色列在加沙的所作所为太过分,导致美国被迫投下弃权票,这实际上显示美国在精神上对以色列的援助有所减弱,更说明了美国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中东的武装组织势必强化对以色列的打击,以色列将因此面临更为险峻的形势。

第三,俄罗斯将因此加大在中东的影响力。当前的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和红海危机,与美俄竞逐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巴以冲突在很大程度上予以俄罗斯战略主动权,不仅削弱了乌克兰,还使其强化了在中东的话语权。以色列的暴行逼迫美国投下弃权票,对俄罗斯而言,是“阶段性的胜利”。为了对冲瑞典加入北约带来的地缘冲击,俄罗斯将会利用这次“胜利”加大力度布局中东,进一步削弱美国在该地缘枢纽地区的影响力。

由此看来,美国的弃权票不太可能带来和平,而是新一轮的竞争。可以说,只要美国不放弃其霸权护持的地缘政治战略,中东紧张局势就难言乐观。

编审:唐华 蒋新宇 张艳玲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 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