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中国网首页 | 观点中国
 
 

【中国网评】“中国产能过剩论”不过是西方贸易保护主义的托辞

2024-04-12 来源:中国网 作者:乐水
大字体
小字体

中国网评论员 乐水

近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结束了为期6天的对华访问。期间,中美双方就经济金融等领域相关问题进行坦诚沟通,为中美关系稳定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但其间也不乏杂音。耶伦在不同场合多次指责中国在新能源领域出现“产能过剩”,对美国企业和劳工产生了不利影响。此次耶伦提出所谓“产能过剩论”并非一时兴起。访华前一周,她曾造访美国一家太阳能电池厂,并表示中国在电动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板这“新三样”领域的出口激增,损害了美国企业和工人的利益。可见,随着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快速进步、全球市场份额不断提升,“产能过剩论”正成为西方打压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新话术。而这背后其实是西方贸易保护主义心态的再一次作祟。

漫画:产能过剩

针对耶伦的此番言论,美国彭博社发表文章称,当谈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时,美国政客认为新能源产能仍然不足,而谈到中国新能源产业时,美国又指责其“产能过剩”,这是自相矛盾的说法。也有美国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美国有竞争优势,就谈自由市场;如果没有,就搞保护主义。这就是美国的规则。”“产能过剩论”再次暴露美国的“双标”本性。

在经济学上,产能过剩是指生产产品的能力如果饱和,生产出来的产品将超过社会需要。国际能源总署测算,2030年,全球电动汽车需求量将达到4500万辆,是2022年的4.5倍;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将达到820吉瓦,是2022年的约4倍。当前,全球的新能源产业的产能还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更遑论在中国出现“产能过剩”。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的产销量分别为958.7万辆和949.5万辆,中国动力及其他电池总产销量分别为778.1GWh和729.7GWh,产销基本平衡,并不存在明显的“产能过剩”。而且国际通行标准认为,产能利用率超过90%为产能不足,70%-90%为正常水平,低于79%才为产能过剩。2023年1-4月,中国电动汽车的头部企业比亚迪、埃安、小鹏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3.2%、90%和93.6%,属于明显的“产能不足”。

近日,法国企业家阿诺德·贝特朗也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指出,没有任何迹象显示中国存在产能过剩,西方炒作这一概念只是为了放慢中国的发展脚步。贝特朗的这一担心并非空穴来风。近年来,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大有赶超美欧之势。2023年,中国新增光伏装机总量占全球一半以上,电动汽车销量在全球占比达63.5%。而与此同时,中国的快速发展势头也再次刺激了美西方国家的“保护主义”神经。自去年以来,欧盟和美国陆续对中国的电动汽车和光伏产品举起贸易保护主义“大棒”。先是去年10月,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今年2月,拜登政府以防范所谓“国家安全”风险为由,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汽车进行调查;今年4月,欧盟又对中国的光伏企业展开反补贴调查。其实自2013年起,欧盟就对中国的光伏产品发起过多次反补贴调查,但大多不了了之。其主要原因在于,欧盟自身的新能源产能不足,因而不得不依赖从中国进口新能源产品以推进其能源转型计划。

2022年,欧盟曾立下目标,要在2030年将现有可再生能源份额提高一倍。但欧洲公司仅占全球太阳能多晶硅市场的11%,太阳能电池市场的1%,光伏组件市场的3%。而中国则为全世界生产了约75%的太阳能电池和70%的太阳能组件。中欧本应在推进全球能源转型方面拥有广阔的合作空间,但遗憾的是,欧方的贸易保护主义心态频频成为中欧合作的绊脚石。

2019-2023年间,全球新增光伏发电每年减少约1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其中的6亿吨减排量由中国贡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是为全球减排贡献最大的国家。全球气候治理之路仍然任重道远,而中国的新能源产能也远未“过剩”。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快速进步,对美欧来说是机遇而非挑战。西方应及早摘下贸易保护主义的有色眼镜,停止对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泛政治化”操作,与中国携手推动全球绿色能源转型的早日实现。

编审:蒋新宇 张艳玲 蔡晓娟

注:本文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 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