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评论员 乐水
近日,美国常务副国务卿坎贝尔在一次公开场合中声称,出于国家安全考虑,美国应该欢迎更多中国留学生来美学习人文和社会科学,而不是粒子物理等自然科学技术。坎贝尔曾在白宫长期主管亚太事务,并一贯主张中美关系的本质是“竞争”。他还曾在《外交杂志》上撰文表示,美国应在高科技领域对中国进行封锁,以维持自身竞争优势。透过此番“拒绝中国理工留学生”的言论可见,某些美国政客将中美关系片面理解为零和博弈,甚至不惜以“脱钩”为代价来遏制中国的发展。
漫画:美海关迷宫
但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在经贸、科技、人文等领域形成的高度融合局面又岂是一句简单的“竞争”就能抹杀?尤其是在科技人才的教育领域,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赴美深造后逐渐成长为美国科学界的中流砥柱。如果美国政府真的拒绝中国理工留学生,那么最先伤害的是美国自身的科技根基。
在美国的科技史上并不缺少华裔科学家的名字。参与曼哈顿计划并被誉为“东方居里夫人”的吴健雄、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和李政道、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等都是美国科学界的领军人物,而且也都曾经是赴美求学的中国留学生。在改革开放之后,赴美深造的中国留学生数量逐年增多,不仅为美国高校带来了可观的学费收入,而且有效弥补了美国本土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生源不足的短板。曾有研究报告指出,美国尽管在STEM的基础教育领域长期投入不足,但仍能够保持科技领先优势,其秘诀在于吸引了世界上大量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移民美国。而在过去20多年间,中国成为了美国在STEM领域的最大生源国。
截至2022年,在美的中国留学生总数接近29万,是美国最大的国际学生群体。而其中40%的中国留学生选择STEM专业。在2020年美国高校授予的34000个科学/工程学博士学位中,17%被授予中国留学生——是排名第二的印度留学生的3倍。而且据统计,其中90%的中国籍博士生在毕业后会选择留美工作至少5年。可以说,中国人才已经成为推动美国科技进步的重要动力。
特别是在近年来发展日新月异的人工智能领域,华裔科学家的贡献更是有目共睹。美国保尔森智库下属的麦克罗波洛智库(MacroPolo)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在美国顶尖人工智能研究人员中,来自中国的研究人员占38%,美国人占37%。麦克罗波洛智库在调查中还发现,在GPT-4的核心研发人员中,有32名是曾在中国接受本科教育的华裔科学家——占据总数的近1/5。该智库的分析师马特·西恩(Matt Sheehan)说:“他们都是中国最聪明的人才,他们为美国的研究实验室工作,在美国教书,帮助成立美国的公司。如果美国不再欢迎这些顶尖研究人员,美国将丧失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
尽管华裔科学家为美国科技的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多年来却不断遭受美国政府的怀疑和打压,甚至被无端指控为“学术间谍”。从1999年的李文和案到2021年的陈刚案,美国政府屡屡以所谓“国家安全”为由调查、指控华裔科学家,但这些案子往往又因证据不足而不了了之。2018年,特朗普政府以“打击经济间谍、保护知识产权”为由启动“中国行动计划”(Chinese Initiative),将美国政府对华裔科学家的骚扰和迫害推向高潮。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在实施“中国行动计划”的3年多时间里,共有约150名华裔学者遭到政府调查,其中24名受到刑事指控,还有更多的人被秘密调查。虽然该计划已于2022年被暂停,但其寒蝉效应仍在:72%的受访华裔科学家感觉美国不再安全,61%的受访者表示正在考虑离开美国。
有迹象显示,在2018-2021年间,离开美国的华裔科学家正在逐年增多。而且,伴随着美国政府频繁无端滋扰、盘查、遣返中国留学生,赴美学习STEM的中国留学生数量在2022年较2019年减少了超过1万人。与此同时,中国留学生将目光更多投向了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英国等其他国家。而这些国家也敞开大门欢迎世界各地的高技术人才。例如英国就特别发放了“全球杰出人才”和“高潜力人才”签证,分别允许来自顶尖大学的学者在英国工作2-3年和1-5年。
中国人才的流失对美国科技界来说无异于自毁长城。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前主任丹尼尔·墨菲(Daniel Murphy)曾忧心忡忡地表示:“华盛顿对中国影响力的过度担忧正在威胁到美国吸引顶尖人才的能力,正是这种能力使美国在科学和高等教育领域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在中美建交的40多年历史中,中国留学生为促进两国的友好交往发挥过重要的纽带作用。美国前总统卡特曾回忆道,1978年邓小平询问卡特能否接受5000名中国学生赴美留学,而他则爽快回答说,请送10万人来美国。正是当年中美领导人的远见卓识为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宝贵的民意基础。而今坎贝尔等美国政客为了实现遏华目的,却主张拒绝中国理工留学生赴美深造。这无疑是企图切断中美之间的科技人文交流渠道,推动两国在科技领域全面“脱钩”。此番言论既暴露了其目光之短浅与心胸之狭隘,也损害了美国全球科技领导地位的根基。
编审:蒋新宇 张艳玲 蔡晓娟
注:本文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