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中国网首页 | 观点中国
 
 

【中国网评】中非合作论坛何以成为国际对非合作的“样板”?

2024-09-06 来源:中国网 作者:卓振伟
大字体
小字体

中国网特约评论员 卓振伟

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一项制度创新,新时代以来成为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机制保障。中非合作论坛自2000年创立以来,始终坚持正确义利观,使中非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合作共赢之路。论坛已成为中非合作的响亮品牌,也成为引领国际对非合作的一面旗帜。

在全球范围内,中非合作论坛激发了“鲶鱼效应”,促使国际对非合作出现制度同构,为非洲争取国际支持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以中非合作论坛为分水岭,在此之前,这类机制性合作平台多存在于美西方国家对非洲的交往;在此之后,印度、俄罗斯、沙特、土耳其等新兴国家也纷纷效仿中国,而美西方国家也开始重新重视和优化这种合作模式。目前,七国集团、金砖国家等10多个世界主要国家和组织建立了“非洲+1”峰会外交机制,纷纷发布对非合作文件,推进对非整体外交。塞内加尔学者阿达玛•盖耶认为,正是中国在非洲的出现,使昔日受人蔑视的非洲成为众人追求的“漂亮姑娘”。

毋庸置疑,中非合作论坛深刻影响着中非关系史、非洲国际关系史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与众多对非合作机制相比,中非合作论坛具有许多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

传承并夯实世代友好的情感传统

中非合作论坛虽是新世纪的产物,其所依托的中非友好传统却源远流长。自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和非洲老一辈政治家交往起,双方就注重照顾对方的民族自尊心,对各自生存与发展都有着深刻的同理心、同情心。习近平主席曾深情地说:“我这个年纪的中国人,从小就是在中非友好的热烈气氛中长大的。”从争取民族解放到携手逐梦现代化,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形成了中非友好合作精神。正是基于这份信任,非洲外交官在世纪之交点燃了创建中非合作机制的星星之火。根据中国前外交部长唐家璇在《劲雨煦风》中的回忆,马达加斯加前外交部长利拉•拉齐凡德里亚马纳纳曾亲自向他提议,既然中非关系这么好,合作这么多,为何不考虑建立一个论坛。而后,中国领导人积极回应并付诸实践。这与非洲国家被动接受前殖民宗主国“召唤”、参加集体对话机制有着天壤之别。

正如会徽“合抱之手”所揭示的,中非合作论坛将中非团结放在中心位置,践行“五不”的底线思维,充分尊重非方的主事权精神。论坛部长级会议已经机制化,每三年举行一届,轮流在中国和非洲国家举行。中国和承办会议的非洲国家担任共同主席国,共同主持会议并牵头落实会议成果。据了解,在举办国的选定、议事日程的确定、重要议题的提出、论坛文件的定稿等各项环节上,中国与非洲国家都是互相切磋、互相尊重的。与中非合作以非方的需求为驱动不同,一些美西方国家在实际集体对话中往往忽略非洲自主意愿,引致非洲的不满与批评。实质获益所产生的满足感不能完全替代程序平等所带来的受尊重感。中非合作论坛的优势在于其二者兼而有之。

彰显和提升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能力

自2000年以来,中非合作论坛引领了中非友好务实合作的跨越式发展,其所达成的《宣言》《行动计划》等成果文件也由薄变厚,由浅及深。从战略定位上看,中非关系达成“新兴伙伴关系”“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四级跨越;从合作内容上看,中非共同实施了“十大合作计划”“八大行动”“九项工程”等,涵盖政治、经济、社会、人文以及和平安全等领域。中非合作论坛主要通过四个机制,提升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能力。

一是信号传递。参会者等级和规模一直是衡量集体对话机制政治号召力的“晴雨表”。全球范围来看,仅有中国、美国、欧盟和俄罗斯等少数大国能够邀请到40位以上的非洲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中非合作论坛在2006年、2015年、2018年和2024年四次以峰会形式举办。此次北京峰会有51个非洲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参加,是中国近年来举办的规模最大、外国领导人出席最多的主场外交。这表明,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背景下,非洲依然是中国外交不可动摇的基本盘。

二是频密交往。中非合作论坛是专属于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国际机制,为中非政府高层提供直接、高效的沟通平台,可以在无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就重大问题凝聚共识并就重点领域达成合作意向。利用中非合作论坛,中国还可以同特定非洲国家协商解决一些双边问题。论坛的轮流举办制度也增加了中非“走亲戚”的契机,有助于增加实地认知和热络感情。在新时代习近平主席五次访问非洲的经历中,有一次便是2015年参加约翰内斯堡峰会。对于四次峰会,刚果(布)、吉布提和赤道几内亚总统等非洲领导人“全勤”,跻身“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行列;而马里、塞内加尔和乍得总统等首次与会,成为新时代新征程上中非“全家福”的新成员。

三是信息畅通。前佛得角驻华大使儒利奥•德莫赖斯曾评价,通畅的信息交流成为中非合作论坛成功的根本保障。中非合作论坛已经建成先进的交流机制。除论坛部长级会议外,还有峰会成果落实协调人会议、高官会以及中方后续行动委员会与非洲驻华使团等。它们长期保持着高效、顺畅运转的磋商。

四是政治动员。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国外交各方力量每三年一次的“大合唱”盛会。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顶层设计与统一部署下,中国外交部、商务部、国际合作署等有关部委参与行动计划的制定和落实,推动今后三年或更长时间中非各领域友好互利合作。新闻与媒体、学者与智库、地方与民间机构等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推进中非文明交流互鉴。今年3月中非智库论坛上,中非学者达成“中非达累斯萨拉姆共识”,率先为中非合作论坛的胜利召开营造有利的舆论氛围。

习近平主席高度评价中非合作论坛的历史贡献:“24年前,中非合作论坛迎着新世纪的曙光应运而生。依托这一重要平台,我们携手建起一条条公路、铁路,一座座学校、医院,一片片工业园区、经济特区,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和命运。”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非合作论坛将进一步为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筑牢基础、提高起点、拓宽前景,为中非携手走在现代化进程的前列注入澎湃动力。(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编审:唐华 蒋新宇 张艳玲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 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