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特约评论员 徐雪梅
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于3月25日至28日举行。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亚洲和世界面临越来越多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的背景下,本次年会以“在世界变局中共创亚洲未来”为主题,聚焦全球治理前沿议题,致力于为亚洲和世界寻找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通途,充分展现了中国“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以及与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决心。
当前,全球地缘博弈烈度正不断上升。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红海冲突等延宕升级并持续产生外溢影响,美国特朗普政府大力推进“美国优先”等孤立主义议程,欧盟就“重新武装欧洲”计划达成一致,国际安全、贸易、投资和科技等领域的竞争摩擦明显加剧,“信任赤字”成为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组织“高端对话:在世界大变局中重建信任”“多边主义的未来”“构建开放世界经济:挑战与出路”“全球南方:共同迈向现代化”等多场分论坛,探讨如何通过沟通对话增进理解信任,为亚洲和世界营造和平发展环境。议题设置充分体现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的思想内涵,为消弭“信任赤字”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宝贵的稳定性和正能量。
当前,世界经济面临多重风险与挑战,增长压力显著。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2025年和2026年全球经济增速预计均为3.3%,低于3.7%的历史平均水平(2000年至2019年)。特别是美国特朗普政府保护主义政策不断升级,进一步加剧贸易紧张局势,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削弱跨境投资,损害市场效率,对世界经济造成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连续多年超过30%。中国坚定不移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出台更多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政策,以中国发展和开放合作促进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设置“实现普惠包容的全球化:路径与行动”圆桌会和“释放区域自贸安排的更大潜力”“重振APEC:共迎挑战,共享机遇”“跨境电商合作:互惠共赢的贸易新动能”等分论坛,力图深入探讨相关问题,为经济全球化挖掘新动能。
距离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仅剩五年时间,目前取得的进展与实现目标的要求相去甚远,形势不容乐观。联合国《2024 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显示,可持续发展目标中仅有17%的目标目前进展顺利,近一半的目标进展甚微或一般,超过三分之一的目标停滞不前或出现倒退。为推动加快落实,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密集安排“在世界转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与方案”“携手促进亚洲能源转型”“加快构建新能源体系,共创世界绿色未来”等多场分论坛,为亚洲国家通过加强科技合作、加大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资金投入等方式,应对气候变化给亚洲和世界带来的威胁与挑战,推进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等建言献策。
一段时间以来,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爆发式发展,人工智能在创造更多增长动能和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在安全、伦理、法律等层面带来很多治理挑战。对此,中国提出“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等治理理念,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贡献了建设性思路。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专门设置面向企业的“在AI应用中塑造核心竞争力”和“大变局下企业的应对之道”“AI:如何做到应用与治理的平衡推进”“加强数字能力建设,跨越数字鸿沟”等治理相关分论坛,从政府和企业等多个层面推动加强人工智能应用与治理,为世界经济增长和各国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自2001年正式成立以来,博鳌亚洲论坛立足亚洲、面向世界,逐步发展成为有关国家政府、工商界和学术界领袖开展对话、发现商机、寻求合作的高层次平台,也为国际社会观察、了解中国经济政策动向和全球治理主张提供了一个重要窗口。
博鳌亚洲论坛的成功源于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和全球三大倡议等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坚持,得到了亚洲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展望未来,中国作为亚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继续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以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赋能亚洲和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三大倡议等进一步走深走实,提升亚洲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和经济合作水平,为区域经济和全球经济发展提供持久推动力。(作者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编审:唐华 蒋新宇 张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