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中国网首页 | 观点中国
2025年4月22日 星期二
 

【中国网评】时隔12年,习近平为何再访马来西亚?

2025-04-16 来源:中国网 作者:乐水
大字体
小字体

中国网评论员 乐水

4月15日,应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易卜拉欣之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开启对马来西亚的国事访问。此访是习近平主席时隔12年再次踏上马来西亚的土地,不仅赓续和升华了中马千年友谊,更是对新时代构建中马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擘画。这必将为中马关系注入新动能,为地区和平发展书写新篇章。

中马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历史可追溯至两千年前。早在秦汉时期,中国与马来半岛就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有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公元15世纪初,郑和七次下西洋,五次驻节马六甲,不仅带去了丝绸与瓷器,也播撒了文明互鉴的种子。至今,马六甲三宝庙内仍矗立着郑和塑像,诉说着“和合共生”的东方智慧,见证着中马两国世代友好的深厚根基。

1974年5月31日,马来西亚成为首个与中国建交的东盟国家。建交以来,中马两国始终秉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访问马来西亚时,曾以“切水不断”形容中马两国绵延千年的传统友谊,也是在那次访问中,中马关系被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23年,两国领导人就共建中马命运共同体达成重要共识,为双边关系指明发展方向。2024年9月,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易卜拉欣在访华时表示,马来西亚“视中国为可信赖的伙伴,致力于同中国发展强劲伙伴关系,实现共同进步,成为彼此现代化道路上的同行者”。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马合作始终走在前列。习近平主席与马来西亚领导人共同擘画的“两国双园”模式,开创了国际产能合作新范式。位于广西的中马钦州产业园与马来西亚马中关丹产业园隔海相望,通过陆海新通道串联起“中国—东盟”产业链供应链。截至2024年底,钦州产业园累计签约项目345个,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关丹产业园则吸引了联合钢铁等龙头企业入驻,助力马来西亚从“钢铁进口国”转变为“钢铁出口国”。

在基础设施领域,有共建“一带一路”旗舰工程之称的东海岸铁路项目,在建成后将填补马来半岛东西海岸间没有铁路贯通的空白,极大改善沿线地区互联互通水平;由中国企业承建的马来西亚槟城275千伏跨海输电线路,已成为海上新地标;中国建造的萨利巴斯大桥项目也成为马来西亚砂拉越州沿海大道的标志性工程。此外,中马在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等新兴领域的合作同样亮点纷呈。中国企业助力马来西亚建成东南亚首条全自动无人驾驶轻轨,华为数据中心加速了马来西亚数字化转型。正如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所言,“中国的发展经验为马来西亚提供了现代化道路的参考答案”。

此外,中马两国在经济、人文领域的交流合作有力促进了民心相通。中国已连续16年成为马来西亚最大贸易伙伴,马来西亚则是中国在东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国。2024年,中马互免签证政策实施后,中国公民赴马旅游人次达380万,较前一年增长一倍多;马来西亚的棕榈油、榴梿等特色产品通过跨境电商走进中国千家万户;中马联合申报的“送王船”和“舞狮”项目先后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今年初,中国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在马来西亚上映后,短短13天就贡献800多万美元票房。诸多两国人文交流的生动写照,彰显着中马文化互鉴的活力与深度。

从600年前的郑和宝船到今天的“两国双园”,中马友谊始终与时代同行。面对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马两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深化战略协作。作为今年的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正积极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实施,携手中国共同捍卫多边贸易体系,为“全球南方”团结自强树立标杆。

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马来西亚,既是为升华两国传统友谊,也是为推动双边合作再出发,必将进一步推动两国政治互信,为构建高水平战略性中马命运共同体注入新动能。不断深化的中马关系表明,即使国家之间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阶段不同,但只要坚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理念,合作之路也能越走越宽。

编审:蒋新宇 张艳玲 蔡晓娟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 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