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英中国> 观世界

布里斯班G20峰会的未来效应

发布时间: 2014-12-02 09:39:54  |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作者: 科林·布拉德福特  |  责任编辑: 毅鸥

 
科林·布拉德福特  美国国际开发署前首席经济学家,布鲁金斯学会全球经济与发展项目高级学者
 
    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于11月16日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结束,会议制定了一项目标,到2018年前使全球GDP额外增长2%,并承诺设立全球基础设施倡议(GIII),以满足每年约5万亿美元的全球基础设施投资需求。

  该政策思路有效地将当前经济增长率与潜在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差距公之于众。而澳大利亚人对增长差距的聚焦,正是本次布里斯班峰会的主要成就。峰会对刺激全球经济、促成全球经济更大、更好地增长做出了贡献。但问题是,它能否奏效?

  潜在的经济增长与实际增长间的差距更多地与增长模式和增长来源(而非增长率)有关。继续采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刺激总量和需求来驱动经济增长当然是必要的。

  全球经济增长的核心是人的问题,这一问题与结构性障碍有关。首先,全球化的市场动态倾向于加大收入不平等;其次,科技能够取代劳动力,而不是吸收劳动力;再次,与投资驱动的工业化相比,知识经济需要更复杂的技能。

  讨论结构性改革往往很快会涉及到具体的东西,因为每个国家的具体情况不同,这一点《布里斯班行动计划》已明确指出。从布里斯班G20峰会到区域性的、部长级的乃至国家的议程和行动,成为通过转变增长模式和增长来源促进全球增长的新阶段。

  弥合增长差距的关键将是上面提到的全球基础设施倡议。G20、世界银行、区域发展银行、私营部门及其他组织机构长期以来一直在讨论如何促进急需的基础设施投资——在全球范围内达到足以产生改变的规模,尤其是在财政政策受约束的时期。全球基础设施倡议正是这些讨论的成果。

  就全球基础设施和其他全球增长项目而言,私人投资和公共投资之间的关系很微妙。许多政府目前面临财政政策灵活性下降的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基础设施投资的责任就能够或应该由私人投资担负。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各自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二者缺一不可。

  当然,还须制定规范和标准来刺激私人投资基础设施。这项工作正在稳步进行,并且体现在布里斯班的全球基础设施倡议中。全球基础设施的增量投资随时间推移而增加,对于最有效的项目,谨慎的融资方向能极大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并直接改善人们的生活。这正是G20领导人在布里斯班寻求的以人为本的行动。

  设定增量目标不只是一场文字游戏或者宣传把戏。它已经被证明是一种调动资源、政策和多个不同部门努力以刺激更高阶段结果的手段。事实上,所有全球目标的设定,都意味着激励、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只为尝试达成这样的增量目标。

  总的来说,结构性改革、基础设施投资以及以持续增长为导向的货币和财政政策的组合,能够对全球经济增长真正发挥促进作用,也让峰会提出的增长目标切实可行。

  除此之外,布里斯班峰会的一个最大消息,便是首次在其官方公报中确认2016年G20峰会在中国举行。这使中国得以在未来两年的地缘政治事务以及若干全球议程中扮演全球领袖的角色。同时,也在美中两国在近期达成协议的基础上,为更为广泛、影响全世界每个人的议题开展合作提供了契机。

  三大全球议题将于2015年完结:打造可持续发展的2015后议程,包括继千年发展目标(MDGs)之后的一系列新的全球目标;达成发展筹资(FFD)协议及设立机构,支持2030年实现2015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在2015年之前制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新协议。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的一员,中国在实现G20和联合国的互补上将处于关键位置。G20是主要经济体的论坛,联合国则是世界各国在这一关键时期设定未来十五年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国际论坛。

  美国对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2015年后议程很感兴趣,在北京达成的美中气候变化协议充分预示了两国将在更广泛的议程上开展合作。白宫办公厅主任约翰·波德斯塔是去年2015后发展议程高层委员会的一员,这标志着美国高层的政策参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近期在一篇文章中称,“G20和联合国能够起到一定的互补作用。发展议题可以成为二者主要工作的结合点”。

  将国际社会和全球国际机构体系联系在一起,并在各峰会成果的基础上描绘共同前进的道路,中国在此过程中扮演着独一无二的角色。全世界应当对中国的这一角色表示欢迎。

本站原创,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观点中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