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来自财政部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国一般公共财政收入增速以8.6%的速度创下23年来新低,首次进入到个位数区间。
虽然财政收入增速创23年来新低,是建立在经济增速创24年来新低的基础之上的,看起来比较匹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从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以来,财政收入在大多数时间内都是以GDP两倍左右的速度增长的。受此作用和影响,财政支出也是水涨船高,多数时间内也以GDP两倍左右的速度增长。也就是说,长期以来,各级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已经习惯于按照财政收入高速增长来安排支出。当财政收入跌落到个位数以后,政府将如何来平衡财政收支关系,就成了令人担忧的问题。
更重要的,受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土地财政”也面临收入萎缩、增速放慢的问题,据相关资料,去年国有土地出让收入仅增长3.2%,比财政收入增速还慢了5个多百分点。原本堤内损失可以通过“土地财政”的堤外来补,现在却要倒过来了。那么,地方政府会不会为了保支出而把负担转嫁到企业身上,过度“挖掘”税收潜力,甚至不惜收过头税、寅吃卯粮、竭泽而渔呢?要知道,自金融危机爆发、企业陷入困境以来,这种现象就已经时有发生。
我们常说,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反作用于经济。财政收入能够以怎样的速度增长,依法治税、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只是一个方面,关键还要看经济的发展、看税源的培育、看企业的效益。如果一些地方政府对财政收入的要求过高,对企业的索取太多,那么,经济与财政的关系就会恶化,对企业的伤害就会加大,最终陷入恶性循环。
很显然,在经济环境不佳、经济形势不好、企业运行困难的大背景下,要解决财政收入增速放慢可能产生的财政收支矛盾,决不能把加重企业负担、扩大增量作为手段,而应当更多地在财税存量上做文章,更好地盘活存量。
盘活税收存量,无疑是一种较为可行的开源方式。虽然从总体上讲,税源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实体企业,绝大多数已经税负偏重。但是,税收存量还是有一定的潜力可挖的。
而盘活财政资金存量,则是一种开源与节流相结合的方式。因为,它既可以增加财政可用财力,也可减少财政资金的低效率浪费。国务院办公厅日前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的通知》,从十个方面对如何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提出了具体要求。如果能够全部到位,将可以“唤醒”一大笔财政沉睡资金,有效缓解财政收入增速放慢带来的压力。
此前,财政收入连续20多年高速增长,各级财政依然问题重重,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特别是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方面仍相对滞后,可以发现,财政资金分配方面的问题是很大的,可改进和提高的方面也是很多的。当然必须通过财政支出存量的盘活、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把钱真正用在刀刃上。自然,也能对缓解财政收支矛盾发挥有效作用。
本站原创,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观点中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