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由日本近海海域9.0级地震引发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已经成为全世界的焦点。即便一向准备充分的日本,在突如其来的大灾难前同样出现了疏漏和不足。此次福岛核泄漏事故已经致使中国一些地区发现了极微量的放射性污染物,虽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毫无伤害,但带给整个中国社会的思想“辐射”,似乎更加值得思索。

    沈丁立:民众未来对在家门口办核电将有更多保留,政府兴办核能需要博弈的对象会增多,这对我国核能技术研发将提出更高要求。
 
直面灾难考验
灾难日本给中国上了大课
    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强震引发海啸,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爆炸,导致核泄漏事故,让日本一下子卷入混乱恐慌的漩涡。也由此引发波及全球的核危机。作为一衣带水的邻居,该从中学习什么?该反思完善什么?日本面临的复合型灾难给中国上了极好的一课,提供了各种正反面教材。
 
从地震报道看日本传媒的操守
    公共传媒是一国和一国民及一国根本文化的坚守者,是社会生命的第一线瞭望者,对内就是“零距离”,“零时差”的沟通者,对外就是国家形象的公共外交大使。日本大灾,全球垂泪,这与日本公共传媒真实呈现了日本真面貌不无关系。一个国家可以有大灾,但不能有在大灾面前完全走样的公共媒体。

    目前福岛核电站形势依然不可预测,并不乐观。国际专家也普遍认为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达6级以上。此次福岛核泄漏事故正在引发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对核安全更多的思考——核能像我们曾经认为的那样安全吗?如何才能保障核能的安全利用?


加固“心”防线
公共利益,比社会秩序更重要
    公众对自身安全情况的知情,是比社会秩序更大的公共利益。即便真实信息的发布会加剧恐慌,即便政府也无法控制信息背后的灾难,政府也必须告知人们真实,以便人民自救。例如在电影《2012》中,地球毁灭的事实无法挽回,总统都要全国广播讲话,告诉人民发生了什么。
 
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公共信息平台亟待建立
    不胫而走的误导性消息,最初通过论坛、微博等渠道迅速传播,而后经由网络大规模蔓延和扩散。期间,虽有网民和部分媒体自持理性,自行搜集了关于预防核辐射的部分材料,采访了一些专家和权威人士,借以及时提醒不要跟风抢购。只不过,相对零散的信息、个体的势单力薄终究难敌集体性的恐慌和焦虑。

“调温”社会理性
人工放射性核素飘忽而来考验国民心态
    福岛核泄漏事故是对国人持有何种心态的最实际的一次考验:考验在大灾大难面前,是信赖国家,还是听信谣言,是依靠政府的强大力量,还是依靠自己的单薄力量,是科学生存发展,还是迷信盲动。同时,这次事故也是摆在国人面前的一大考题,想要回答好,就必须加强学习提高素质,调整心态,了解掌握科学知识,支撑自己躲开误区,自己不挨折腾,也不给国家添乱。
调 查
    日本核泄漏事件已在各国泛起层层波澜,中国也不例外。在您得知我国除西藏外均测出微量放射性物质后,您认为应该做些什么?
    我们需要理性,需要建设性。让社会变得更有准备,即让社会变得更有组织,即让我们的底盘变得更坚实有力,才是最大的理性,最大的建设性。日本的大国民大社会,是上个世纪中叶的宪政转型奠定下来的,迄今半个世纪已大见成效。而我们的基础本来也不差,汶川大地震中井喷般爆发的公民社会力量,就是证明。我们应该爱护这种力量,助其成长,这才是对国家对民族负责的态度,这也才是最大的理性,最大的建设性。基础尚存,我们何妨急起直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