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这样一个国家,为了其国家利益的最大化,不仅能够将其内在经济问题推向全世界,而且也会将其他国家的经济问题“升格”为国际问题。从美国官员事先放出的口风来看,在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过程中,美国方面会对中国方面提出信贷发放、利率市场化以及银行部门改革等议题。从方位上看,这些问题本来应当是中国的国内问题,但现在就要“被国际化”了,或许这也是国内解决问题的国际化的另类求解吧,只不过这种求解的初衷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美国人在满口市场经济大道理背后躲藏的实用主义与机会主义。【详细】
美国政府关注中国金融系统的改革,有其自身的利益诉求。正如美国财长盖特纳所言,美中经济的再平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国未来增长动力向内需的转移,这些都要求中国加快金融改革,取消利率管制,更加广泛地开放资本市场,允许更多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
对中美双方来说,加强金融监管实际上有两层意思。其一是各国独自强化对金融业的监管;其二是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两国加强跨境金融监管合作。监管合作建立在独自监管比较有效的基础之上。在此方面,中美双方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美国可以学习中国体制对银行业设置较高的监管标准;而中国也可以学习美国体制对金融机构创新的支持及对中小投资人、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护的强调。
可以说,中美各自的金融监管模式都有待改革与完善。这不仅需要各自监管当局的努力,也需要双方持续有效的沟通。通过加强两国监管当局的协调与合作,共同维护全球金融系统的稳定。【详细】
中美博弈,从来就是一个双方基于各自民族利益来寻求共赢的过程。事实上,也正是由于中美各自采取的“自主、双赢”的原则,才有了三十多年来双方在市场经济前提下扩大共识、管控分歧的持续成功。
中美两国在过去三十多年的磨合,也是双方各自对对方言行进行检测、反应与互动的过程,基本未脱矛盾、沟通、调整、再稳定的上升性重复模式。没有中国改革开放,就没有冷战结束,就没有美国独大天下,更没有我国经济规模只用三十年就升为世界第二。这个各赢互利的事实,我们今天应该看得清楚。中美开展战略与经济对话,即在延续这一模式。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是两国在全球化环境下繁荣共赢的发展之道。在人类历史上,既有大国与崛起大国在都可预见国际格局将要发生重大转变的前夜,仍能进行关于双方合作得利、公平分配的制度性磋商,意义巨大。既然中美已有雅量进行利益分配的和平对话,它们就没有理由不尽量将利益增量切割得更为均衡,坦荡面对正在转型的国际秩序。【详细】
今天的中美关系,从宏观层面理解其战略意义并不难。只要把这对关系置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去观察,就可以做出基本准确的判断。但是仅有战略层面的高度认识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一些具体问题的解决来进一步深化中美关系,改善中美关系的舆论环境。中美之间不是比拼实力,不是一方压服另一方,而是要通过谈判,妥善处理分歧;通过利益的让度,解决具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