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内涝
    几场强降雨,江城武汉被瞬间秒杀,此时的武汉像一只狼狈不堪的落汤鸡,没处躲雨不说,还得继续在水里泡着。三年前,时任武汉市市长阮成发说,武汉将发挥独特的水资源优势,打造成为东方威尼斯,如今一场暴雨,让武汉真正成为了“东方威尼斯”。武汉被灌了一肚子水,武汉市民估计也憋了一肚子火。
栏目条
下水道通向城市“良心”

    人高贵与否,不能仅凭穿戴来分辨。同样,城市是不是达到现代化,也不能只看它的“脸”,还要看它的“心”。雨果在其《悲惨世界》中,把下水道比作“城市的良心”,现在看来,有几个“城市的良心”经得起暴雨考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现在不差钱,不差技术,差的其实就是城市建设者们一颗负责任的心。科学提醒我们,自然界发生百年不遇大雨的概率只有百分之一,但如果我们的城市建设管理老是象今天这样逢雨就“瘫”,或者“你等我,我等他”,百年不遇就会百分之百演变成灾难。【详细

武汉内涝源于“个性”
    相比其他城市,武汉地势低洼的先天不足,使得城市在遇雨时容易受长江水位顶托,水一时难以排出去而形成渍水。许多老武汉人还有一个感觉,伴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武汉内涝的程度却并没有随之降低。多年前,武汉被称为“百湖之市”,那时地下排水管网即使不太完善,但因为湖泊众多,为城市排水起到了通经活络的作用,因而渍水并不如现在严重。而现在,城市建设和填埋改变了湖泊的容积,阻挡了城市渍水排往湖泊的通道,这无疑让本就不完善的管网系统,在面对强降雨时更显得捉襟见肘。【详细
栏目条
“逢雨必瘫”凸显“未雨绸缪”不足

    很多城市建设规划中“重地表,轻地下”的弊病在暴雨中暴露无遗。高楼林立、光鲜亮丽的城市地上建设无疑让“繁荣”和“政绩”一览无余,能引起更多关注。而排水管网等看不见、摸不着的地下隐蔽工程却很难让有关部门用心。 
   “逢雨必瘫”凸显城市规划者、建设者和管理者缺乏“未雨绸缪”的预见性和行动力。对于引起严重灾难性后果的,当进行问责,追究城市规划者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城市建设者失职,追究城市管理者失察责任。当然,更有意义的是城市的规划者、建设者和管理者都要真正树立“未雨绸缪”的观念,高度重视地下排水系统的建设和维护,真正防患于未然。
    城市需要地下排水系统这样造福民生的“形象工程”,“逢雨必瘫”的窘境只能暴露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短板,凸显城市规划者、建设者和管理者失策、失职和失察问题。在启动问责机制追究相关职能部门责任的同时,更要真正树立“未雨绸缪”的城市管理观念和机制。【详细

解决内涝该有个时间承诺

    作为一个事件,“内涝”会过去,但作为一个问题,它仍然存在。一场大雨就内涝,或者逢雨必瘫,对现代城市而言,并不应被视为正常现象。城市,从其起源看,是防御与交易的场所,分别对应于“城”与“市”。也就是说,不论社会如何发展,城市至少是人们可以在此获得安全与发展的地方。
    今天中国一些城市在排水方面的技术能力和经济能力,我不相信,会比千年前的宋朝和百多年前的德国差,问题在于,排水设施既然埋了下去,就应该有与其名称相称的表现。排水能力已显不足,排水管网却没有受到认真的对待,被工程施工挖断的事情,不绝于报端。
    今年武汉还会不会再有强降雨,明年会不会有,后年、大后年……这其实是说不准的事情,风险不能说绝对没有。内涝原因已无须多言,相关部门从去年说到了今年,他们自己恐怕也不愿意年年重复下去。武汉有没有彻底解决内涝问题的时间表,相关方面能否向市民承诺这一点,我们都很期待。【详细

结束语

    一边又是挖坑又是填湖,一边排水系统马力不足,武汉年年被“泡”,市民也见怪不怪了。年年逢雨必瘫,年年在嚷着重视地下排水系统的声音中迎来下一次内涝,市政部门能不能指望上,除了市长,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不过建议厂商们考虑到武汉市内做快艇生意,或者发明水上汽车,至于推销自然灾害保险的,还是尽量绕开那儿比较好。

栏目条

中国网观点中国出品 | 责任编辑:张林 |电话:010-88828212 | 电子邮件:zhangl@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