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中日关系,其复杂性很难用一个词来形容和概括。经济上的伙伴;政治上的竞争对手;安全上相互猜疑。历史问题、领土争端、能源博弈、美国因素等等问题使得中日两国拥有世界上最复杂的两国关系。其实我更愿将中日关系看作是一条时而顺流时而逆流的河,要懂得在逆流中轻舟强渡,也要在顺流时洞见险滩,不随波逐流,才能使得中日关系获得良性的发展。
中国人的日本观与日本人的中国观
在
两千多年的中日交流史中,直至19世纪末,中国人的“日本观”都没摆脱“东夷观”的束缚,日本人的“中国观”则随着中国实力的消长呈现明显的“实用主义”特征。当中国强大时,日本就向认同中华文明的方向发展,而当中国衰落时,日本的“中国观”就向蔑视中华文明的方向发展。如今中日两国第一次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彼此以较为平和的心态试图平等看待对方。
中日相互认识发生变化,大众媒体与社会精英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纵观日本部分主流媒体,常常是小题大做、唯恐天下不乱,个别精英智囊热衷鼓吹“中国威胁论”,对亚洲的复兴与发展毫无责任感。民主党执政后似乎对东亚区域合作表现出积极态度,但随着菅直人内阁的上台,“东亚区域合作”一词几乎无人问津。因此,未来中日关系发展的变数仍有很大空间。
21世纪的前20年将是日本人“中国观”完成第4次变迁的历史过程,也是东亚走向文化认同进程中价值观碰撞与融合的过程。对此我们应有必要的心理准备与合理的长期战略安排。培育大国国民的心理素质,展现中华民族的气度与魄力是中国提高“软实力”的紧迫课题。【
详细
】
日本为何不知“睦邻”
日本最近的闹腾处处显示出“以邻为患”的警觉,日本内心深处的不安外化成了搅乱周边的行为。这些态度和行为让邻居寒心。今年3月,日本大地震震动世界,中国、韩国等抛开过往恩怨,捐款捐物还派遣搜救人员前往,全心全意帮助日本挺过灾难。日本首相菅直人在世界各大媒体上的“感谢信”还历历在目,如今日本却已换上了全然不同的语调。长久以来,世人大都认为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包括日本在内的周边国家影响至深。中国有句俗语,“远亲不如近邻”,强调的是邻居的重要。中国在对外交往中就一直奉行睦邻友好的态度。但是,为何日本不知“睦邻”?【
详细
】
中日两国都不应在幻想中度日
自古以来,日本的对华外交战略,都是在“情结”与“纠结”的交织中艰难定位。未来10年中国周边安全中的日本因素应当引起我们的深切关注,中国的对日外交政策制定要有的放矢,理性思维,以确保国家利益不受损失。日本对华外交战略也亟待走出误区,日本政界、军界、学界精英的战略思维有待清理与整合。日本不应将传统文化与对外侵略划等号,在领土问题上不应设立不同的标准,更不要侥幸在引狼入室、同室操戈的同时还能获取地缘政治经济利益。中日两国都不应在幻想中度日,而要脚踏实地解决面临的问题,为子孙后代少留遗患。【
详细
】
中日需重新定位 找到一个解决矛盾的机制
平心而论,中日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得了的利害冲突。今天的中日关系,与近代的战争或冷战时期相比,局势远没有那么糟。可见,问题并不在于矛盾及困难的严重性,而在于我们双方至今经历多次波折,还没有找到一个解决困难及矛盾的方法或机制。中日关系是整个中国外交的缩影,不仅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也检验国民的综合素质。应该开展一场大讨论,把这些矛盾都摆在桌面上,既看清中日关系的复杂风险,又明确中日未来的前进方向,尤其是要推心置腹地相互沟通,消除误解,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就完全可以将坏事变成好事。【
详细
】
日本树敌:日本发表《防卫白皮书》是每年的惯例,其一贯表现就是制造形势紧张。
中国立碑:反思历史,提升理性,“方正风波”教会人们如何面对历史正义。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国,注定中日关系要成为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而政治、经济、领土及历史问题又让两国拥有世界上最复杂的双边关系,给人以反反复复,时好时坏的感觉,对中日关系的未来,您如何认识?
在多年的冲突与合作中,可以看到无论愿意与否,两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关系是无法轻易改变的,所以两国之间不能不产生相互合作的必要与可能。这种合作是基于理性而不是感情的,是现实的而不是理想的,是彼此需要的。也正因如此,这种共同的利益要求总能够一次次战胜两国关系中的出现的不和谐与不愉快,使几乎恶化的两国关系一次次化险为夷。这或将成为中日关系的一种“常态”吧。
中国网观点中国出品 | 责任编辑:接家东 | 联系方式:010-88828225 | 电子邮箱:jiejd@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fengz@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252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
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