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3期,总第3期 / 8月12日
危机共振
如果近期你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债务危机”四个字,得到的搜索结果将依次是:美国债务危机、欧洲债务危机、希腊债务危机、法国债务危机、日本债务危机、意大利债务危机……似乎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债务危机的阴影总喜欢纠缠那些一向号称信用好、偿债能力强的发达国家,甚至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的美国也未能幸免。
但似乎每当危机发生的时候,人们便会经常看到“美国感冒,世界咳嗽;美国危机,全球买单”的奇异现象。更让人不服气的是,当危机来临时,美国人都做了什么?他们不过是整天开着大马力的汽车、吃着高热量的汉堡、看着没完没了的肥皂剧而已,全世界都在给他们生产,而他们只需要开足印钞机向全世界签单。
美国也并非可以从此高枕无忧,因为在“经济危机”发生的过程中,某些社会问题就可能进一步激化,不同的判断可能会导致不同的反应,并可能引发潜在的“社会危机”。
从骚乱的英国,到陷入债务沼泽的希腊、意大利,很多西方政府寻求削减财政赤字、压缩公共开支,既为“还债”,也为维系脆弱复苏。而它的直接效果,就是长期“慷慨”的社会福利出现很大断裂,冲击着社会众多阶层。
债务危机让全球都陷入了对市场没有信心的肃杀气氛中。没有信心,就没有投资;没有投资,就没有实体经济的发展;经济不发展,失业就会增多;失业增多,贫穷也就开始增多;贫穷又会引来阶层排斥,社会的风险系数也会随之增加。债务危机、信任危机、社会危机、人道危机,危机共振自然会加大规范失序的风险。
全文
-
托特纳姆区议员戴维·莱梅:“我们将要面对一些深层问题。为什么某个群体的年轻人的价值观,让其能去坦然偷窃、抢劫自己所在社区,甚至危及当地群众的生命安全?” -
南桥:“当名正的时候,何愁言之不顺?聪明的政客,会顺势而为,把开放的舆论环境,当成自己的力量。反之,你去逆流而动,那对不起,你会迅速成为替罪羊,要代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大环境’受过了。”
-
郑州溺水身亡市民家属王先生:“估计他们(搜救队)不会有‘打捞许可证’的,见义勇为要是要‘见义勇为证’,天底下还有好人没?” -
佘宗明:“只许冷漠‘巡防’不许公益援救。‘见搜救要证’之举,与曾经的挟尸要价若出一辙。‘按规矩办’的冷血,灼伤了无价生命的尊严,冷却着公共生活的温度。”
-
中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李琰:“一支一年前的金牌之师,到现在成为反面典型,难道不值得中心领导反思?” -
汪晖:“叫屈的人未必冤比窦娥,沉默的人也未必理屈词穷。任何一个团队都是创业难、守业更难,共苦易、同甘难。盖因出了功绩之后,管理上难度加大、利益上难以分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