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述
7月19日央视财经频道《消费主张》栏目曝光部分省、市假冒“山西老陈醋”。随后的几天里山西省质监局向外省相关监管部门发出协查函件,要求对央视曝光的假冒山西老陈醋的违法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共同创造一个安全的食醋消费环境。虽然经调查证实勾兑的“山西老陈醋”并非山西制造,但山西老陈醋还是颇受牵连。
8月6日中国之声的《新闻晚高峰》曝光了来自于山西醋产业协会副会长王建忠的消息:市场上销售的真正意义上的山西老陈醋不足5%,也就是说,消费者平常吃的基本都是醋精勾兑的。山西陈醋门引起了广泛关注,一时间对山西陈醋不再信任的酸味弥漫开来。
随后山西醋协发表声明称正规陈醋全部是纯粮酿造。声明指出,按照国家标准规定,食醋允许添加防腐剂苯甲酸钠。并保留对王建忠提起诉讼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8月8日,爆料者王建忠辞去副会长一职。而他本人表示自己遭到了记者的曲解,“陈醋95%为勾兑”属误读。质监部门一再辟谣表示山西77家取得质量安全标志食醋企业未发现勾兑。
8月9日,卫生部回应“陈醋勾兑门”关键系食醋概念判断。山西省醋产业协会会长曹文杰解释,山西老陈醋加防腐剂并不等于就是勾兑醋,这是“概念错误”,按照国家标准,只要在限量内添加防腐剂,就是安全的。
8月11号,山西老陈醋新标或年底出台 不含防腐剂无保质期。
媒体关注度走势
其实最早山西陈醋问题是在7月19日曝光的,由于本身就是各地造假牵连了山西陈醋,媒体关注度不是很高,而且随后山西省相关部门迅速做出回应,态度明确,联合各省打假,因此在事后的一周内,基本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直到8月2日,山西陈醋门才算正式开始。一位从事食醋和酱油业务的业内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的 90%左右醋是勾兑出来的。真正把山西陈醋推到风口浪尖上是在6日,中国之声的《新闻晚高峰》报道山西醋产业协会副会长王建忠证实了传言的真实性。由此可以看出,公众对于事件直接参与人的态度是非常敏感的。7日开始,媒体开始猛攻山西陈醋门,连续三日,山西陈醋进入网络热词前十名。在行业协会的声明影响下,公众关注的焦点又转移到了行业规定、国家标准上来。9日的《陈醋勾兑门曝醋业国标漏洞 应出台区分标准》还荣登媒体转载排行榜第一名。
夹杂着质疑、辟谣和评论,9日,事件发展的关键性人物王建忠申请辞职,并声称陈醋勾兑的说法系被媒体误读。至此,舆论火力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醋业国标,二是媒体误读。媒体关注度从11日开始逐步减少。从评论的类型来看,媒体的关注点是行业协会失职,醋业标准不明确。
网友围观分析
有超过两万条微博在讨论山西陈醋勾兑门。其中最热的是“天涯_小在在:媒体没文化真可怕,山西醋什么协会会长接受采访的时候说酸度在6以上的才叫老陈醋,所以95%的醋按照新标准好多醋不是真正的老陈醋,应该只能叫陈醋,结果媒体就曲解成是95%的山西老陈醋都是勾兑的,开始大规模扭曲报道,山西醋界一片哗然,那个会长只好一个劲地辟谣,还辞了职。” 评论414条,被转发2441次。
与主流媒体关注的行业协会和醋业标准不同,网友从开始对山西陈醋的不信任和不安慢慢理智下来,转向对媒体报道的客观性的质疑。
舆情应对点评
从几次媒体曝光后的政府反映来看,山西质检总局和山西醋产业协会都在第一时间就问题做出了正面直接的解答,并迅速提出了解决办法。
外地假醋事件,山西质检总局在《山西日报》和《山西晚报》上刊文以表打假决心。协会会长曹文杰也大喊口号。政府和相关协会有效的应对对于平息此次醋风波起到了积极作用。
而陈醋勾兑门事件发生后,山西醋协相关人员表示大部分名牌醋未发现勾兑现象。一些老字号、大醋企纷纷辟谣,力证老陈醋清白。醋协会长曹文杰也从工艺角度作出澄清:按照国家标准规定,食醋允许添加防腐剂苯甲酸钠。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也站出来强调山西陈醋的问题关键是对于食醋概念的判断。
不过解铃还须系铃人,转折点在于关键人物王建忠的澄清,他表示他的话被媒体误读。所有相关部门及人员全部统一口径一致对外,形成了强大的正面舆论攻势。网民的质疑也得到一一回应,而对于醋业国标的不明确问题,相关部门表示会在年内出台新国标,承诺不再添加防腐剂,不设保质期。
应该说这次的政府应对是有效的,无论从反应速度、透明度、直面问题还有关键人物的表态几方面来讲,都表现得很积极和有针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