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将其分为两部分:即以约旦河为界把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分。此后,世界各地犹太人开始陆续移居巴勒斯坦地区。在犹太人纷纷涌入巴勒斯坦的过程中,犹太人与当地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发生过多次流血冲突。
以色列宣布建国后,阿以之间爆发了大规模战争。为了恢复民族权利,重返家园,巴勒斯坦人开始了武装斗争。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成立,其目标就是要在“巴勒斯坦领土上消灭犹太复国主义”。从此,巴勒斯坦开始了反对以色列入侵的武装斗争。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巴以双方开始寻找政治解决的途径。[详细]
截止2012年11月18日,本次冲突双方已有64人死亡,其中巴勒斯坦人61名,以色列3名。这是自2008-2009年以色列大规模进攻加沙以来,针对哈马斯所发动的最大规模军事行动。以色列何以要对哈马斯大打出手,又何以此时动手?
首先,以色列是个长期处于不安全感下的国家,而哈马斯与以色列近在咫尺,却又一直以“消灭以色列”为目标。其次,作为鹰派领导人,内塔尼亚胡一直希望通过对外强硬,争取以色列在中东问题上的主动权。第三,迫于各方压力,内塔尼亚胡日前刚刚宣布大选提前,此时通过一场“大捷”显示能力、作为。[详细]
以色列的空袭究竟会令中东格局发生怎样变化,它还会不会继续打下去?哈马斯和以色列是老对手,此刻也面临老难题:打下去与否都麻烦。
打下去,不但消耗巨大,以色列的“铁穹”拦截火箭弹被戏称为“金炮弹打蚊子”,而哈马斯在袭击中军火损耗严重,且很难分出胜负,哈马斯“消灭以色列”的目标固不可能实现。在2009年的前例也深刻地表明,即便地面攻击并占领加沙全境,以色列也非常难以完成绥靖任务,本土安全系数不会增加;但是,如果不打下去,双方都无法向已被激起愤怒的本国公众交代。
11月16日,双方在各方斡旋下勉强同意休战3小时,但随即互相指责对方违规,并很快重新开打。
尽管摆出地面进攻的架势,甚至几十辆坦克已停在加沙边界附近,但内塔尼亚胡未必真的发动地面攻势,因为1月22日的以色列立法选举迫在眉睫,此时发动地面攻势可能给选举带来变数,但出于同样理由,更猛烈的对加沙空袭是随时可能发生的。[详细]
加沙和埃及山水相连,历史上还曾是埃及领土,哈马斯和埃及执政的穆斯林兄弟会组织上系出同门,边境上密如蛛网的“地下通道”则是加沙生存的血管,如果穆尔西政府不支持哈马斯,埃及国内舆论很难认同,届时将对穆尔西政权构成巨大压力。
自阿拉伯之春以来,美国-土耳其-“海合会”在中东问题上立场接近,配合默契,主导了埃及、利比亚、叙利亚和也门等国政治格局的演变,而加沙事件很可能成为检验这一联盟的分水岭、试金石。
日前埃及总统穆尔西和外长穆罕默德.卡买了.阿姆鲁再次谴责了以色列的行为,要求立即停止袭击,甚至警告称“埃及不会再对以色列针对巴勒斯坦人的侵略行径无动于衷”,而卡塔尔和沙特的外长也表示,以色列不能总是为所欲为而不受惩罚,而正在东南亚访问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则摆出“无条件支持以色列自卫”的姿态,几天前还在多哈一起开会的叙利亚之友却似经不起巴以这一中东“老试金石”的轻轻一磨。[详细]
目前哈马斯和以色列各有“不能后退一步”的难言之隐,前者死了军事领袖,一旦“软弱投降”会丧失赖以和巴解主流派叫板的群众基础,后者更无法在选战前“妥协退让”,即便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抵达斡旋,估计也难以让双方口中服软,高调一阵后转趋“不战不和”的“热僵持”,或许是最可能出现的发展方向。